当前位置:

自信中国 青春力量!《我们的旗帜·第二季》迎来收官

来源:红网 作者:路晓丹 编辑:向宏鑫 2018-10-29 13:10:27
时刻新闻
—分享—

《我们的旗帜·第二季》宣传海报。

《我们的旗帜·第二季》宣传海报。

  红网时刻10月29日讯(通讯员 路晓丹)由湖南省文明办联合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打造的特别节目《我们的旗帜·第二季》将于10月29号18:00在湖南卫视《平民英雄》播出最后一期“自新中国 青春力量”。

  大学生王亚州和杨思齐,将跟随中国乙烯压缩机设计第一人姜妍和湖北随州青铜编钟工艺大师项绍清一起工作,看看他们的青春与付出结出了怎样的硕果,对自己的人生路有什么启迪。

  西安交大的博士生王亚州,曾立志要以己之所学在研究领域取得一定的成果,然而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终日进行着复杂枯燥的研究工作,他却看不到这些工作背后的实际意义。毕业后是应该选择一份平稳的工作安然度日,还是应当继续自己的研究课题埋头苦干,他感到很困惑。

  乙烯工业是体现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日常生活穿的衣服、皮革、化纤、塑料所用的部分原材料都是乙烯。生产乙烯装置当中的心脏设备就是压缩机。长期以来,我国不能自主生产,这项技术一直被美国、德国、日本的公司所垄断。姜妍所在的沈鼓集团就是我国压缩机研发的第一线,2006年研制成功45万吨级别乙烯压缩机之后,她带领团队接下了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的研发任务。

  从45万吨到100万吨以上,这不仅仅是数量级的变化,机组的设计难度、制造难度都增加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但姜妍没有退缩,迎难而上。没有任何资料借鉴,只能靠自己往前摸索。期间经历过机器停车,材料问题,外壳尺寸不对应等各种困难,许多在过去看似不可逾越的“高峰”,先后都被姜妍和她的团队“踩”在了脚下,2012年我国第一台百万吨乙烯压缩机试车成功,技术封锁的壁垒,终于被打破。直接为国家节省几十亿美元。跟随姜妍学习,王亚州看到了一线科研工作者工作的意义。

  刚到沈鼓集团学习的王亚州就上了生动的一课。他参与到了姜妍团队对中东项目的收尾工作,本以为是成堆的案卷图纸,没想到经验丰富的姜妍,就好像孙悟空一样有一双火眼金睛,可以一样看出各种图纸中出现的问题。要做到百分之百零失误,这是一线科研工作者对自己工作的严格要求,而这才仅仅是冰山一角。理论和实际生产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刚结束评审,加工的车间出了问题。

  一台广东定制的压缩机出了问题,成千上万个零件,姜妍对着图纸和设备进行对比,不一会儿就找到了问题所在,一个比拳头大一点的零件密封圈,大了零点几个毫米的厚度。这让王亚州很是佩服,在学校学习的理论根本看不出有任何问题,而常年在一线,知道加工过程哪里容易出现问题,把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常年累积,才成就了今天的姜妍。

  对工作的激情付出,姜妍其实一直对亲人有一份说不出的愧疚。女儿中考的那一年她出差了30多次,连一个拥抱,给女儿做一份早餐对她来说都是一份不可求的事情。成为行业领头人的她,奔波在祖国的各个角落。从新疆到广东,从沈阳到湖南,这位女工程师忙成了女飞人。但是选择了这份工作,就是选择把青春献给科研事业,把冷板凳坐穿,为了中华之崛起,而不断攻关,不断攀登科研的高峰。

  “中国的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也讨不来”,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姜妍的团队给出的答案,就是靠自己,不求人。看到以姜妍为首的一线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状态和他们的付出,他们的青春,王亚州的困惑也有了答案。“科技创新时不我待,在我学习的领域还有许多关键技术需要突破,需要我们年轻一代迎难而上,对于目前的我来说,就是要做好每一个实验,积累经验、学好本领,为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王亚州说。

  学传媒专业的杨思齐,对如何做好中外交流充满了困惑,她将体验湖北民间工艺技能大师——项绍清的工作与生活。项绍清是湖北省民间工艺大师,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编钟行业标准》首席制定专家,历时27年,已经全面掌握了古代青铜编钟发展历史、制作技术,重现了消失千年的编钟古乐。

  1978年,项绍清亲眼目睹世界第八大奇迹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当时的他便被如此高超的青铜礼乐器震撼到了,从那开始他就投身于编钟的学习与研究之中,就是想把随州延续千年的编钟制作技艺传承下去,这一干就是三十年,这三十年里他待在办公室的时间比在家多,熬夜成了家常便饭,不是翻阅厚厚的书籍,就是自己去研究已经出土的青铜编钟原物,不懂的就去请教考古、音乐专家,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他把曾侯乙编钟一比一复制了下来,项绍清也从一个不懂音乐的年轻人成为了一个民间工艺技能大师。

  杨思齐去到了项绍清复制编钟的示范基地,跟随项绍清参观了编钟的的所有制作流程,并亲自体验了中间某一个小部件的制作,她觉得项绍清尽管在这份工作上已经做了三十年了但还是很认真,细心。她问项绍清是怎么看待这份工作并坚持下来的,项绍清告诉她,这是一种职业的选择也是初心不改,就是想将中国最好的声音传播到世界各地。

  与项绍清一起生活了五天的杨思齐明白,历史需要传承,文化需要传播,项绍清不止是一位乐器制作的匠人,他实际上是我们古老的乐器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自己作为一名传媒专业的学生,传播中华文明将是我的目标,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是她们这一代传媒学生的使命,她们将为之奋斗。今后的日子里,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身边的外国朋友做起,去宣传美丽的中华文明,为中华文化的国际宣传出一份力。

来源:红网

作者:路晓丹

编辑:向宏鑫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8/10/29/81163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