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大约五点半,村子中各个人家炊烟已高举,先是一条一条孤独直上,各不相乱。随后却于一种极离奇情况下,被寒气一压,一齐崩坍下来,展宽成一片一片乳白色湿雾。再过不多久,这个湿雾便把村子包围了,占领了……
这是沈从文眼中如诗如画的边城,在他的笔下,湘西的人文风貌充满了独特传奇。“湘西”也因此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成为了世人探索的秘境。但同时,原始的生活方式造就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质朴善良,也让他们始终在面对着贫困、落后的艰难境况。
沈从文热爱了一生的湘西如今是武陵山片区的中心地区之一,破解“贫困”这个难题,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始终是武陵山片区人们思考的关键。
金山 银山
10月30日至31日,同属于武陵山片区的湖南、湖北、重庆、贵州四省市政协,齐聚湖南湘西吉首,参加由湖南省政协主办的湘鄂渝黔四省市政协助推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扶贫合作座谈会。
全国政协民宗委、国家文化旅游部、四省市政协、发改、旅游等部门,武陵山片区市州区县政协及相关部门,为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千年秘境变身大美富裕之地成为了可能。
分不清界线的风景 分不清边线的省界
武陵山片区是国家确定的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包含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脱贫攻坚任务重。
10月30日,与会人员在座谈会开始前,赴重庆市秀山县洪安边城、湖南省花垣县茶峒边城调研考察。
茶峒位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虽是一个小镇,却因地处湘、黔、渝三省市交界处而名声大噪,有“三峰标楚蜀,一水隔川黔,一脚踏三省”之说。一条清江水分隔了湖南茶峒和重庆洪安,但两边的居民在清晨走过清水江上桥,有时会不知道自己究竟属于哪座城市。
武陵山片区模糊了省界,武陵山片区的风景和民族风情也有着相似的美。
因为交通闭塞,片区内有的村子保留着原汁原味少数民族生活,土家族、苗族、侗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居住在这里,苗寨、侗寨、土家织锦、侗锦则流传着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
虽然分属三省一市,但因为地源、人缘、文脉的高度相似性,使得武陵山片区协作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武陵山片区各省市区共同面对的历史考题。
四省(市)抱团破解贫困之题
对于如何加快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湘鄂渝黔四省市政协多年来通过联动协作,共同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献计出力。
从2004年至2007年:
全国政协联合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省市政协连续召开了4次“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分别就武陵山民族地区的区域协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等系列问题进行座谈交流,并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建议。
2011年: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公布《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计划》,武陵山片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湘鄂渝黔四省市71个县市区纳入试点范围,其中湖南37个县市区纳入。
2018年9月11日至13日:
武陵山片区政协主席联席会第三次会议在重庆市黔江区召开。18个成员单位建议湘鄂渝黔四省市协力打造国家级跨省旅游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区,建立四省市联席会议制度。
正因为有这样共同的迫切要求,10月30日至31日在吉首市召开的湘鄂渝黔四省市政协助推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扶贫合作座谈会也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一场会议取得众多成果
此次座谈会,湘鄂渝黔政协的领导悉数到场,四省市文化、旅游部门相关的负责人在现场为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作为这次会议的成果,会上协商通过了《湘鄂渝黔四省市政协助推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扶贫合作的湘西共识》。
《湘西共识》强调:
·运用政协的三项职能,推动区域内旅游合作的不断加强;
·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由四省市政协轮流主办;
·不断深化调研协商监督,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省市文化旅游部门还签署了《湘鄂渝黔旅游产业扶贫合作框架协议》,四省市将共同打造“湘鄂渝黔黄金旅游经济圈”,重点围绕共同策划旅游产品、搭建共享平台、建立资源共享的旅游应急救援机制和旅游投诉处理机制等七个方面开展旅游产业扶贫合作。
这也成为了此次座谈会最重要、珍贵的成果。
湘鄂渝黔四省市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有着深厚亲缘和传统友谊。多年来,湘鄂渝黔四省市政协携手,加强联动协作,率先启动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试点工作。
将人文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以“大旅游”推动脱贫攻坚“大提速”,已经成为了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的重要出路。巍巍武陵山正在见证山区各族人民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也必将见证山区各族人民全面小康的美好未来。
红网时刻特约作者 正经八百
来源:红网
作者:正经八百
编辑:徐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