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郭薇灿 黎鑫 潘锦 刘璇 李慧 王诗颖 长沙报道
有人说,记者的职业是光鲜的。其实,光鲜的只是新闻,而不是捕捉新闻的记者。作为一种职业,新闻记者有着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更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理想情怀。哪怕有委屈,哪怕有抱怨,却一直为了这份梦想而坚持。
“欲成大河者,必长其源,欲成大事者,必固其基。源愈长,则此河之前途愈有浩荡奔腾之日;基愈固,则人生事业愈不敢限其将来。”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要以增强“四力”为抓手,不断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凝聚力。
湖南媒体人如何看待“四力”?他们在今后的新闻宣传工作中又会如何践行“四力”?
在中国第19个记者节来临之际,红网时刻新闻记者兵分多路,采访各大媒体记者,让他们在自己的节日里谈谈记者的那些事。
她细数着墓碑上诗词的数量
“每天,谢老都会走1100余步,来到归园。‘园子刚建好时,身体还健朗,步行只要8分钟;现在老了,慢慢挪步过来,要18分钟。’” 在一次烈士选题的采访中,何金燕和同事李国斌细数着烈士陵园台阶、松柏、墓碑上诗词的数量,记录谢老每天步行去陵园的步数和时间,静态描绘谢培建父亲遗物现今的模样……稿件中没有“英雄”等概念化的标签,只有具象化的细节描写。
当一名记者,是何金燕孩童时的梦想。大学毕业后的这8年,她也只干了一份工作,当记者。她说:“如果可以,我希望能一辈子当记者,每天记录新的故事,报道用细节感人。”
一直以来,她都坚持着面对面采访,挖掘人物感人细节和故事。采访公安英模龚秋光时,通过对其“残缺的左耳”“肌腱断裂的拇指”“衣服‘7’字形的补丁”等细节描述,生动呈现了龚秋光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犯罪分子殊死搏斗的感人事迹。在采访湘潭的交警张浩时,她驾车前往湘潭,在警务站里,既了解他从警20多年的经历,也观察体验他们工作的环境,让报道更接地气,让英模更加可学可感。
今年8月,为了一篇粮票稿件,何金燕在单位档案室找寻上个世纪90年代的《湖南日报》。她惊奇地发现,自1949年创刊后,每一份报纸、每一篇文章都能查阅。突然,她对这份工作有了更深的敬畏。原来,自己在稿件写过的每一个文字,数十年后,即使报纸变色,文字依旧留存。她暗自告诉自己,以后工作必须更细致认真,更要把“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内生“四力”,有效转化成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走遍十八洞村只为寻得最美角度
2017年夏天,湘西十八洞村。邓皎和同事深入该村拍摄电视节目《为了人民》。
一场暴雨刚过,去往溶洞的路垮塌了,随时都有发生泥石流的危险。跟着村民,扛着木梯子,邓皎翻过一座座山,跨过浑浊的溪水。为了进入溶洞,他们把两个梯子拼在一起,足足有16米高,就靠两人扶着。好不容易爬到溶洞口,又没了下洞的梯子,只能拉着绳子下去。十八洞,洞连洞,完全原生态,每一条很窄的通道里,邓皎和同事们手脚并用爬行而过。
爬山、过河、穿洞,深入扶贫攻坚第一线,前后采访一个月,邓皎认为这是一次独特的生命体验,也是一次深刻的心灵洗涤。“不把十八洞村走遍,不会知道哪里才是最美的风景,不会知道哪个角度拍出来的画面最好看。”
邓皎觉得,要出一个好作品,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缺一不可。“好作品需反复打磨,写作是一个先做加法,丰满作品;再做减法,提炼精华的过程。记者应是一个杂家,要去第一现场,获取第一手素材,有自己的积累。记者也是记录者,生逢好时代,能记录这么多好东西,是一种幸运。”
如何才能具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沉得下心,耐得住磨。记者头顶上的光环,不是用来照亮自己,而应该是闪耀着真理的光辉、梦想的光辉,只有这样才能够拥有灵敏的鼻子和勤快的双腿,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与渔民同吃住挖掘背后的故事
迈开脚步,甘当“泥腿子”记者,深入田间地头,获取最有温度、最鲜活的新闻素材,是《经视新闻》记者杨锤炼一直遵循的原则。
今年5月,杨锤炼在岳阳报道当地如何推进长江岸线治理、守护好一江碧水时,打听到东洞庭常年活跃着一支由4位渔民组成的队伍,他们平均年龄超过52岁,无论是江豚、麋鹿,还是候鸟,都是他们保护的对象,但自身常面临生命危险。听闻消息,他辗转一天时间,在湖边找到了这4位渔民,与他们同吃同住、一同巡湖,记录他们的日常,挖掘出他们不为人知的、为守护好一江碧水所作出的牺牲。《长江洞庭我的家》报道一经推出,他们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观众。
“双脚走四方,两眼观天下,脑中有所思,挥笔力千钧。”除了腿力以外,杨锤炼深知,讲好湖南故事,还要有独到的眼力、深邃的脑力、雄健的笔力,这“四力”有机联系、相互促进。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湖南团人大代表鄢福初提出了关于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的建议,24小时后就得到国家发改委回应落实。听闻消息,杨锤炼当天即与鄢福初和国家发改委相关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并进行采访,推出新闻报道《24小时的答复》,重点突出了代表认真履职和国家部委好的工作作风,收到大量好评。
锤炼“四力”,方出力作。杨锤炼认为,在迈开脚步的同时,要不断增强眼力,增强发现主旋律的能力、发现正能量的能力;不断增强脑力,勤于思考;不断增强笔力,用最时尚、最鲜活的表达,将新闻作品传播给更多观众。
2分钟,她让落马官员泪流满面
今年8月,任晓杜在怀化麻阳县看守所见到了怀化市公安局监管支队原政委梁源路。这位刑侦出身的老公安,反侦察能力特别强,用办案人员的话说,他就像一头桀骜不驯的狼。在任晓杜跟他见面后的两分钟,这位留置期间没流过一滴泪的硬汉竟哭得稀里哗啦。画面惊住了当时在场的办案人员,在他看来,这不可想象。
为了更多地了解梁源路,找到其隐藏在内心的那条伤疤。见他之前,任晓杜不仅翻阅了所有的卷宗、忏悔录,还跟办案人员沟通了解。更重要的是,任晓杜特意去见了他的妻儿。在听说任晓杜见了他妻儿后,梁源路满腔的思念、委屈以及悔恨全化作了泪水。
落马官员均非等闲之辈,面对面采访就如同跟高手过招,如何在短时间内直击他的内心,让他卸下防备、畅所欲言?“这就需要多跑、多看、多学、多写。”任晓杜用了非常朴实的八个字来概括她理解的“四力”。“如果说这一年多来,我看了三四百万字的案件材料,你肯定觉得很夸张。但对于我来说,这一点都不夸张,跑纪委监委翻卷宗、去办案点、看守所采访当事人就是我的工作日常。”
任晓杜说,经常会有人惊羡于的她的采访经历,觉得她是装了一肚子故事的人。不过,她给自己的定位从来就不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而是一名手艺人。“何为手艺?手工从事的技艺。如何练就一门技艺?唯有耐住寂寞、勤学苦练。”
扶贫采访,她与老人重走了那条山路
趟水过河、徒步爬山,经历3小时的路程,73岁的龙自生老人终于从镇上走回了自己的老家。这条位于湘西吉首市乡龙芽村的山路,他走了大半辈子,如果没有易地扶贫搬迁,老人的余生可能还要被这条山路所困。
今年6月,记者李慧跟着龙自生老人重走了这条老路,实地感受一番了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给贫困户带来的利好。由李慧执笔写下的一篇带着泥土芬芳和冒着“热气”的稿子——《73岁老人十几年寄居篱下终有温馨小窝》,在网上引发强烈关注和热议。
这是一名扶贫线口记者的工作日常。她笃信:“新闻是走出来的,尤其是好新闻更要用双脚去丈量,让融入进群众中,把自己变成一个农民。”扶贫领域是新闻报道的“富矿”,有着太多温暖的画面和故事。李慧说:“这些现场,首先感动了我,然后我用文字将那些直抵人心、泪眼婆娑的瞬间描述出来,用文字记录精准扶贫下湖南发生的山乡巨变。”
来红网3年,李慧经常思考,怎样才能写出自己满意、读者认同的好报道。虽然她也进过牛棚、走过鸡舍、下过田间地头……但这只是写好一篇新闻报道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力’要求,为我廓清了迷雾,指明了方向!”李慧说,今后她将在工作中用“专业、专心、接地气”的实际行动,来践行“四力”要求,并不断向学习型、创新型和观察型记者发展,“因为只有手不离笔头,身不离基层,心不离人民,新闻才能出生命力,作品才能有感染力。”
深入山村,彻夜详聊出的深度报道
入行8年,宋凯欣始终坚守着属于记者的职业骄傲,在他看来,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大量信息放在读者的眼前,更需要准确、真实、权威的信息来引导读者掌握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宋凯欣认为这就更需要靠记者去现场的采访和调查,了解到最真实的一手信息。
今年5月,《潇湘晨报》对娄底新化特大贩卖越南新娘案进行了报道。通稿中对案情做了简单介绍,但其中一句话引起了宋凯欣的注意:贩卖购买越南新娘的30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来自新化贫困山村,尤其几个买新娘的犯罪嫌疑人中,还有两个母亲,他们是因为给儿子买老婆被抓的。”
贩卖越南新娘案的稿件中,很少涉及买家的报道,“他们是怎样的家庭,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为何会发展到买老婆的地步。”宋凯欣始终思考着这些问题。
于是,他深入这些山村,走访了多个购买越南新娘的家庭,跟他们彻夜详聊,发表了《起底新化特大越南新娘案:全村百余人没钱娶妻,越南媳妇被遣返后又提着箱子回来了》的深度报道,在湖南乃至全国引起了轰动。
对宋凯欣来说,这样的采访方式并不陌生,他随时准备好为了一个优质报道的诞生再次启程。同时,在不同媒体的工作经历,也让宋凯欣清楚地意识到,新媒体时代,新闻的形式上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推陈出新,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要精炼自己的稿件,但更重要的是不能放弃对优质报道的追求。
来源:红网
作者:郭薇灿 黎鑫 潘锦 刘璇 李慧 王诗颖
编辑:廖浩宇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