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辉煌40年】看湖南水利人踏上治水兴湘浩荡征程

来源:红网 作者:李慧芳 陈杰 编辑:向宏鑫 2018-11-08 17:58:52
时刻新闻
—分享—

11月8日上午10点,湖南庆祝改革开放40年新闻发布会(第八场)在长沙举行。

  红网时刻11月8日讯(记者 李慧芳 摄影 陈杰)11月8日上午10点,湖南庆祝改革开放40年新闻发布会(第八场)在长沙举行。湖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詹晓安,省水利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张振全出席发布会介绍改革开放40年来全省水利建设工作改革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历数湖南水利四十年辉煌:

  近十年洪旱灾害死亡人数从之前年均415人下降到了36人

  湖南因水得名,水是湖南最明显的地理特征,也是最大的省情。在湖南这块土地上,治水兴湘的基因代代相传。四十年来,湖南把改革作为加快水利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大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丰富和发展治水理念,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大跨越,水利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水利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四十年来,水利投入大幅增加,水资源调配能力显著提高。近20年全省共完成水利总投资2489亿元,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相继建设,洞庭湖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四水流域治理步伐逐渐加快,已初步形成防洪、治涝、灌溉、供水、发电、水土保持等水利工程体系。

  四十年来,防灾减灾体系日趋完善,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近十年全省洪旱灾害损失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年均因灾死亡人数从415人下降到36人,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从8.56%下降到0.72%,干旱灾害年均损失率从1.46%下降到0.16%。

  四十年来,民生水利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快解决,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基本建立,水利扶贫攻坚成效明显。如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已累计安排中央水利投资77.53亿元,建成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助推了农业农村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四十年来,流域水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围绕人民群众“盼环保”“求生态”的期盼,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系统保护治理江河湖库,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立河长制体系,逐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持续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深入开展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推进水生态工程建设。

  四十年来,湖南依法治水管水先后出台了《湖南省小型农田水利条例》《洞庭湖区水利管理条例》等12部地方性法规规章和一系列规范性文件,2013年颁布实施的《湘江保护条例》是全国首部关于江河流域保护的综合性地方法规。水利投资体制也已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补充、金融支持、群众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水利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办法(试行)》。在全国率先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破解农田水利设施“重建轻管”困局,率先实行水权改革,变“大锅水”为“商品水”,率先将水资源管理正式纳入市州政府绩效评估范围。水行政管理上加快放管服改革,一次受理、一并办理、按时办结,不断实现审批事项“瘦身”、审批时限“缩水”、审批服务“塑形”。始终把科技兴水作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荣获国家、部(省)级和省水利水电科技成果奖励500余项……

  受益最广、满意度最高、获得感最强: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3500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2.37万处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3500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新闻发布会上,詹晓安发布的一组农村安全饮水数据备受媒体关注。

  詹晓安介绍,为让百姓喝上干净水,全省一直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作为重点,历经饮水起步、饮水解困、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四个阶段,“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累计解决了35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十三五”以来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人口1051万人。“成为近年来受益范围最广,老百姓满意度最高、获得感最强的民生水利工程。”

  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湖南所采取的一些好的措施被总结归纳。如,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多次专题部署、调度农村饮水工作,各级政府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紧抓不放,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从政策上支持、技术上指导,形成了合力。先后编制了湖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各阶段工作目标和重点。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因地制宜编制了《湖南省精准扶贫农村供水巩固提升“十三五”专项实施规划报告》。积极争取农村饮水安全国省专项资金,各项目县通过财政预算安排、申请国家专项建设基金贷款或农发行、国开行两家政策性银行PSL贷款、PPP项目建设吸引社会资本等形式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同时,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范畴,同时把扶贫攻坚饮水工程建设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及水质达标率列入政府绩效考核和全面小康社会考核内容,推动各级各有关部门千方百计确保项目落地见效。并加强管护,确保工程建成一处受益一处。

  对农村安全饮水的下一步工作,詹晓安也胸有成竹:“对照规划目标任务,通过新建、扩建、改造、联网等措施,整体推进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确保2020年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0%,行政村供水覆盖率达到100%。”

  “水利大省”跨向“水利强省”:

  科技创新助推水利改革发展

  1982年荣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银质奖的欧阳海枢纽拱坝工程在拱坝坝腰上连续开设五个大孔口泄洪,为国内首创,居世界第二;1984年获国家优秀设计金质奖的铁山水库工程率先利用河床砂料设计修建粘土斜墙坝;江垭水库全断面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为当时同类坝型世界最高的大坝,首创的施工工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推广应用超级稻高产栽培“浅控结合”灌溉技术,节水5430万立方米,增产粮食2427.77万公斤……历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湖南省在水利科技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张振全介绍,仅获得奖励的科技成果就有500余项,其中国家和部、省级奖励130余项。“湖南要实现‘水利大省’向‘水利强省’跨越,就要依靠科技创新解决具体问题,特别是重大技术问题。”

  张振全说,改革开放四十年,湖南省水利科技创新方面实现了“四有”:有机构,依托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水利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同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形成了凝聚技术人才、催生科研成果、开展学术交流、服务水利发展的水利科研创新基地。有队伍,全省水利系统共有较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1.45万人,基本形成了专业齐全、结构合理、技术先进、作风过硬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有投入,在全国水利系统率先出台了《湖南省水利科学技术投入的筹集与使用管理办法》,“十三五”以来年均水利科技投入达2000多万元。有成果,500余项获奖励科技成果就是最好的注解。

  张振全表示,未来湖南水利还将依托“科技兴水”战略,坚持水利科技创新与水利改革发展同频共振,推动全省水利由突破解决“水瓶颈”向提供有力“水支撑”转换。

  洞庭湖治理与保护:

  防洪保安全,排涝保丰收

  洞庭湖是湖南的母亲湖,滋养着1000万湖湘儿女,并在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洞庭湖治理与保护历来受党和政府重视。

  詹晓安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洞庭湖综合治理已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实现湖区“防洪保安全、排涝保丰收”的目标,为湖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了条件。主要体现在,其减灾能力得到显著增强,排涝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洞庭湖区的饮水安全得到了很好的保障,洞庭湖区生态治理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詹晓安也谈到了洞庭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防洪安全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如,防洪安全问题未根本解决。“洞庭湖接纳四水吞吐长江,来量大、组合复杂,防洪保安问题十分突出,尽管三峡工程建成后有利于解决洞庭湖区防洪紧张局面,但湘资沅澧四水的来水同样带来洪涝威胁,如2016年、2017年的大水,主要是湘水、资水两水引发的,因此洞庭湖地区的防洪安全问题仍然不能放松。”

  枯水期缺水问题也是詹晓安所担忧的:“三峡工程建成以来,长江入湖三口河系在枯水期来水急剧减少,造成湖区枯水期提前、来水减少,影响时段延长,使得长江入湖水系沿线两岸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受到影响。”

  詹晓安指出,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他举例,四口水系断流加剧,洞庭湖枯期水量和面积减少,水生态质量降低;垸内外水体难以有效交换,垸内水量少、流不动,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围垦现象屡禁不止、乱采乱挖时有发生。

  看到问题,接下来就要考验如何解决问题。詹晓安表示,下一步,湖南水利将以问题为导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施系统治理,围绕“活水、清水、节水”,实施“引水、蓄水、配水”等综合治理,做到“江湖联动、四水协同”,加快建设洞庭湖水安全保障体系。具体为,完善防洪排涝抗灾体系,增加枯水期入湖水量,推进洞庭湖区河湖连通工程,开展洞庭湖生态环境整治。詹晓安指出,洞庭湖综合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他呼吁全社会各部门共同努力,努力打造洞庭湖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来源:红网

作者:李慧芳 陈杰

编辑:向宏鑫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8/11/08/80885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