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两个月五所高校!是什么牵动了省委书记的心?

来源:红网 作者:观潮的螃蟹 编辑:何冰 2018-11-16 23:49:25
时刻新闻
—分享—

  (湘潭大学)

  9月9日,湘潭大学

  10月22日,湖南师范大学

  11月12日,长沙理工大学

  11月14日,湖南农业大学

  11月15日,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这是两个多月时间内,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高校行”的一份时间表。省委书记密集调研高校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深意?关注的重点是什么?透露和传递了哪些信号?五所高校在迎来省委书记调研足迹的同时,也牵动着舆论的视线。建设科教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成为高校内外热议的话题。

  长沙理工大学。

  无疑,这是湖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一个缩影。

  湖南农业大学。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教育改革发展作出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在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了“九个坚持”的基本经验,明确了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的方向和目标,开启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

  湖南中医药大学。

  省委书记杜家毫的“高校行”,就缘于这样一个节点和背景。观潮君注意到,杜家毫每到一所高校,讲的最多的就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九个坚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而这五所高校,除湘潭大学是以地方行政区域名命名的综合性大学外,其他高校名字分别带有师范、理工、农业、中医药等专业特色元素。一招鲜吃遍天,特色办学是这些高校的共同特点和内涵。

  观潮君梳理后认为,杜家毫的这次“高校行”,蕴含着对湖南高等教育如何立德树人、如何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的殷切期待。这种期待可以用“练好基本功,打出特色拳”来总结:基本功就是立德树人,特色拳就是专业优势。

  “高校行”

  始于全国教育大会召开的前一天

  9月9日是教师节前一天,也是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前一天。在这个有特殊意义的时间点,杜家毫来到中央领导高度关注的湘潭大学。

  湘潭大学是毛泽东主席亲自倡导创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是毛主席的批示嘱托。

  在湘潭大学,杜家毫走进长期从事毛泽东哲学思想教学和研究工作的94岁的沧南教授家中慰问,还走进了该校法学楼,与学校教师代表进行了交流。他强调,湘潭大学要立足自身传统和优势,下大力气办好毛泽东思想研究等一批特色学科,在专业设置、学科布局和研究重心上更加注重对接社会需求,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引导广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练就过硬本领、强化创新意识,争当创新创业创造的时代先锋,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和湖南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

  一个多月后,杜家毫来到湖南师范大学。该校的音乐、美术和历史文化等专业在教育界有着响当当的名头。

  在湖南师范大学,杜家毫先后与正在学习、排练的艺术学院学生互动交流,勉励大家珍惜大学时光,学有所成、学有所长,为湖南文艺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同时指出,学校要紧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设一批与人才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的优势特色学科和专业,在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服务湖南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上发挥更大作用,共同把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得更好。

  杜家毫调研这两所高校时,分别是两校60周年和80周年校庆即将到来之际。调研既是给两所学校带去诚挚的生日祝福,也给予了更大的鼓舞。

  巧合的是,杜家毫调研湘潭大学后第10天,教育部与湖南省政府在长沙签署协议,重点共建湖南“双一流”建设高校。其中,支持湖南师范大学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支持湘潭大学高水平大学和特色学科建设。

  部省共建,为这两所学校的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

  “一天一校”

  看三所高校如何靠特色办学取胜

  继调研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后,11月份杜家毫“高校行”的节奏加快。

  11月12日、14日、15日,杜家毫用三天时间调研了与百姓生产生活对接紧密的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一周三校,这种密集程度非常罕见。这三所大学,既非985,也非211,然而在办学办出特色方面却不逊色于其他学校。

  办人民满意教育,离不开办学特色。国家实施“双一流”建设,并非意味着用一个模式办学,也不能都办成综合性大学,而是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争创一流。从这个意义来讲,“双一流”建设其实与每所高校都有密切关联。对地方高校而言,坚持特色办学、办出特色,拥有在百姓心中叫得响的王牌专业或办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学到足以在社会安身立命的本领,就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长沙理工大学在交通、电力、水利、食品、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学科优势明显,该校办学特色引起了杜家毫的兴趣。他走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园,驻足观看方程式赛车、共享打印机、电网故障行波定位装置等一件件由学生团队研发设计的产品。他勉励同学们既要立足课堂,刻苦学习,打牢专业基础;又要走出课堂,走进企业车间,进一步开阔思路视野、激发创造活力,把知识转化为创新创业的成果。他强调,学校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找准教育教学、科研创新与全省发展大局的结合点,引导广大师生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参与湖南产业发展的火热实践。

  办学始于1903年的湖南农业大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学校以农命名,农业专业优势明显,该校的动植物科学领域、农业科学领域的ESI学科排名进入了全球前1%。如何把农学专业办得更好?杜家毫调研时强调,要进一步推动专业设置和研究重心向“三农”聚焦,下大力气办好作物学、园艺学、畜牧学、生物学等特色优势学科。要把立德树人贯穿治校办学各环节,积极引导大学生投身“三农”一线,培养更多热爱农村、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高素质农业农村人才。

  湖南中医药大学是全国首批设立国家级重点学科的高校,也是首批招收博士研究生、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的中医药院校。中医药人才培养成绩显著。杜家毫调研时强调,要保持定力、力戒浮躁,聚焦主业、深耕特色,着力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办学质量上下功夫,大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不断发扬光大中医药事业,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健康湖南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在这三所学校调研时,杜家毫多次提到,学校办得好不好,不是看规模扩张,主要看办学特色、质量,看有没有名师、名系或者说特色专业,看是否能对接社会需求培养出优秀人才。无疑,这三所学校虽没有耀眼光环,却靠着有特色内涵的办学实力取胜。

  省委书记“大学情结”

  背后有着怎样的意蕴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两个多月时间里,杜家毫五进大学校园,其中浸润着深深的“大学情结”。

  事实上,2016年8月杜家毫接任湖南省委书记后,一直对高校情有独钟。2016年9月8日,杜家毫任省委书记后第十天,就到湖南师范大学调研,深情地说道:“我也是师大的毕业生,华东师大的毕业生,我对师大是有感情的”“我身在这里,似乎有一种校园的情结。”

  据不完全统计,杜家毫此后又于2017年5月到湖南大学调研,2017年9月到中南大学作形势报告并与青年大学生分享人生经历,等等,可以说对大学校园一往情深,对湖南高等教育发展念兹在兹。

  那么,杜家毫浓厚的大学情结背后有着怎样的深意呢?观潮君认为,“大学情结”的背后实则是加快建设科教强省的“教育情结”“科技情结”,是立德树人的“人才情结”,也是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情结”。

  杜家毫对高校的特殊感情,贯注着以教育和科技引领发展的理念。这从早年参与大学城建设就可以看出端倪。当年,他所任职的地方位于经济迅速发展的江南水乡,为了顺应民心建高等学府,把政府修路的钱、造楼的钱统统省下来盖学校。5年后,一座集近十所高校、几万名学子的崭新大学城从一片荒野中崛起。

  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的大幕已然拉开。

  后来,杜家毫又经历了一次“造城运动”。这次不是新建大学城,而是将一个工业老城改造成为一个大学城、创新城。他一直认为,“世界上以产业而兴的城市有盛有衰,唯有以教育而兴的城市永不衰落”。这种理念,在他主政湖南后,积极推动岳麓山大学城建设上体现得非常明显。2017年9月,杜家毫在中南大学作形势报告时曾这么表示:“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有没有一所或者几所高水平的大学,是这个城市竞争力和生命力强不强的体现。”

  观潮君注意到,在这个问题上,杜家毫还明确提出,大学科技城不是一般的城市建设,从大学到大学城再到大学科技城,是一个蝶变升华的过程,要尊重规律、科学规划、因势利导、顺其自然,久久为功地抓下去。2017年5月25日,杜家毫在长沙专题调研,提出要把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打造成湖南知识的源泉、人才的高地,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城”,期待“用一年时间的整治和改造,让师生和周边市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一年后,千年学府换新颜,满城尽是“大学红”。岳麓山下,一座既有历史积淀,又有绿水青山的大学城赫然矗立,成为长沙乃至湖南“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中的一张靓丽名片。

  再回到这次“高校行”,杜家毫每到一校都要求学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比如在湖南农业大学调研时,要求学校针对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痛点问题,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更好地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这一观点,实际上是针对湖南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而发出的痛彻之言。杜家毫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说过,他来湖南后的第一轮市州调研过程中,20多年前在上海看到过的牛耕田景象,不想来到湖南后又再次看到。这让他深感提高农业机械化迫在眉睫,这也是后来他主导提出农业“三个百千万工程”的直接原因。

  杜家毫既关注如何建大学,更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在此次“高校行”中,杜家毫反复要求高校引导学生立志成才,努力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认为“做学生就要潜心学习,有励志进取的精神、求实创新的锐气”。

  其实早在2017年9月杜家毫为中南大学学子作形势报告时,就强调一个观点:建设“双一流”,不是看学校建得有多大、教学楼建得有多高,关键是看造就了多少一流教师,培养了多少一流学生。他还根据自身经历为大学生留下了感恩、勤勉、实干、律己的成才锦囊,勉励青年大学生奏响新时代的“欢乐颂”。可以说,对学生成长成才可谓呵护备至。

  今年11月5日,杜家毫还在《中国教育报》撰文指出,湖南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科教强省。

  从这个角度看,这两年湖南提出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建设科教强省,实施“芙蓉人才行动计划”,都有着内在逻辑。红网时刻特约作者 观潮的螃蟹

来源:红网

作者:观潮的螃蟹

编辑:何冰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8/11/16/80702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