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感染科一级主任医师郑煜煌。
湘雅二医院艾滋病研究室,五个柜子存满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资料。
红网时刻记者 何青 徐士洁 卢欣 黎鑫 长沙报道
冬季的夜晚来得比往日要早,下午6点,天色已逐渐变暗,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感染科一级主任医师郑煜煌,接诊完当天最后一名患者,刚脱下白大褂准备下班,手机突然传来了一条短信。
“郑教授好,又到12月定期检查的日子,您看我什么时候来您的办公室比较方便。”
给郑煜煌发短信的是老刘(化名)——湖南省发现的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二人因为艾滋病相识,一个是湖南治“艾”第一人,一个是湖南患“艾”第一人。
他们与这个恶魔般的病毒斗争17年,不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共同见证了湖南抗“艾”之路的发展与变化。
相识
“恐惧、焦急,我怎么会染上这种病。”1992年,援外务工归国的老刘入境时查出艾滋病,成为首个发现并确诊艾滋病的湖南人。
这彻底改变了老刘的生活。
当时,湖南暂时还没有系统治疗艾滋病的医务单位。
百里之外,郑煜煌的“治艾事业”还没开始。1994年,郑煜煌前往美国研究肝病,本是与“治艾事业”绝缘。
但转变的契机正悄然滋生,半年后,本因资助到期回国的郑煜煌,受到美国专家赏识,得到继续资助,不过课题却换成艾滋病研究,成为美国宾州大学艾滋病研究室的博士后。
4年后,郑煜煌学成归来,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感染科任职。当时国内对艾滋病的防治研究刚刚起步,湖南省也鲜有研究。
但是随着国内艾滋病疫情日益上升,在当时的省卫生厅领导和中南大学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郑煜煌说干就干,排除了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阻力,在湘雅二医院,清理出一间老房子,利用一个楼道间,牵头创建了湖南首个艾滋病实验室及艾滋病专科门诊。
2001年,郑煜煌在全省率先开始抗艾滋病毒治疗,老刘成为这个艾滋病研究室第一批体检的艾滋病感染者。
治疗
个子不高,说起话来声音洪亮。第一次见面,老刘就给郑煜煌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于老刘来说,这个教授也不一般。
“这些年来,连熟人都不会用正眼看我,郑教授为人和善,是一位很好的‘倾听者’。”
自从感染艾滋病以来,爱人远去,亲戚朋友疏离,老刘生活跌入了谷底。
“只要你戒烟戒酒、避免劳累、创伤和其他感染,各项体检指标都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郑煜煌的话点燃了老刘对生活的希望。
研究室为老刘做了全方位体检,发现老刘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数量并不多。同时,郑煜煌针对老刘存在肺部感染的情况,量体裁衣,定制治疗方案,进行抗病毒治疗。
每次检查后,老刘都会找郑煜煌聊一会,工作换岗,家人交往……生活中老刘觉得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都会和郑煜煌分享。
治疗过程中,郑煜煌也逐渐走进老刘的生活中。
现在,老刘已经退休,每天做做家务,按时服药,定期检查。他的身体状况一直较好,各项体检指标都不错。
“从发现艾滋病起,我已经过了26年。有了郑教授的治疗,我觉得我能再活26年。”老刘笑着说。
正视
在治疗老刘的过程中,郑煜煌也更加坚信自己行医之路。
“艾滋病其实并不可怕。他是可防、可控、可治疗的。”郑煜煌表示,只要接受规范抗病毒治疗并达到预期效果者,可以使艾滋病人寿命预期接近社会平均寿命。
从2001年创建湖南首个艾滋病科研单位及专科门诊起,郑煜煌团队开展了湖南省第一例成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并启动了湖南省首例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全程治疗方案,一名健康男宝宝顺利诞生。
17年来,郑煜煌带领艾滋病专科门诊共咨询和检测有高危行为者6000多人次,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并启动治疗1300多例,长期追踪治疗者近600例,迄今无一例患者死亡。
如今,这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资料已存满了五个柜子,摆放在湘雅二医院艾滋病研究室。
在早期的艾滋病防治指南里,艾滋病患者的CD4细胞须下降到200个/微升才开始用药治疗抗病毒,但郑煜煌认为一旦确诊艾滋病,能治疗的一定要尽早抗病毒,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同时要及时督促每一位病人按时回访坚持服药,并密切观察预防和及时治疗各种机会感染的发生。
“我觉得如果是好好治疗,把病毒降到不可检测的水平,并适时处理好并发症,病人的身心都将处于一种健康的状况,他们的工作、学习、结婚、生子都有可能和正常人一样。”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卢欣 徐士洁 黎鑫
编辑:向宏鑫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