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记者走访湖南多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看到按要求围在铁栅栏里的一级保护区一片平静。
今年3月,原环保部、水利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对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进行部署。湖南对县级水源保护区开展排查,于10月底完成生态环境部重点督办254个问题的整改、销号、备案,并持续对相关水域进行治理防护。
划范围——
规范人员活动,清理乱占乱建
醴陵官庄水库是醴陵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缓坡滩涂、天然良湾,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村民纷纷将家从山上搬到水边,置办桌椅、改装游船,开起农家乐。胡海林就是其中之一,他家一条游船“最火爆的时候,每天能挣2000块钱”。
今年8月,生态环境部明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餐饮娱乐项目都应拆除或关闭。此后,湖南签发第5号总河长令,对侵占水域洲滩等“乱占”行为和非法建设及壅水、阻水严重等“乱建”行为开展专项整治。此后,保护区内17家农家乐全部被依法取缔。
据介绍,及时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有助于规范人员活动,减少生活面源污染。2017年行动开展以来,湖南各地共拆迁一级保护区居民房屋面积31008平方米,新建180.78千米截污管网、88个污水处理站和5053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
变观念——
退出养殖,改行种植
从澧县王家厂镇芙蓉养殖场所在的山坡上往下眺望,下面就是王家厂水库。严钦政以前是这里的养殖户。他告诉记者,“以前这有7栋房子,能养殖生猪2000头”。
“房子呢?”“拆了!现在改种树了。”严钦政指着地里一片大拇指粗的楠木说。
原来,水域面积近5万亩的王家厂水库,集水面积达484平方千米,不但是澧阳平原100余万亩农田的灌溉水源,还是津市、澧县的规划备用水源,承担着保障两县市数十万人饮水安全的重任。201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为其划定了水源保护区。
芙蓉养殖场所在的山坡,恰好在二级保护区内。今年5月,为配合水源地保护,在镇政府动员下,他平整好土地,做起了果木生意。
在整治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过程中,湖南一面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先后退养生猪52506头、家禽64760羽,拆除网箱面积597493平方米,退耕农作物种植面积6320亩;一面引导农民提高生态环保意识。
醴陵官庄水库,过去长期被水产网箱养殖占据。胡海林就是最大养殖合作社负责人。为了说服他退出养殖,镇政府工作人员白天拿着文件和他谈政策,晚上端着花生和他坐在水库边上讲道理,连续十几天,终于做通了工作。
“以前能见深度不过几十厘米,现在有3米多。”水库的变化,胡海林看在眼里。
建机制——
落实长远保护,方案仍待完善
“长沙县捞刀河星沙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有民房4栋,计划完成整治时间为6月30日。”“5月31日前已完成房屋拆除,并进行复绿,销号程序进行中。”
这是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清理整治进展情况11月7日的报告。湖南专门制定了“验收销号备案”程序,做到“一问题、一验收、一销号、一备案”。
与之配套,另有三项机制。一是在每个县市区明确一名县级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对该地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全面负责;二是建立包片督查机制,由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人民检察院成立7个包片督查组,联合各市州环保局对14个市州进行包片督查;三是建立专家指导机制,省、市两级专家组,及时研究解答相关问题,对整治验收情况进行技术核查。
但是,环境问题的解决并不止于治污、防污。既要保护居民的“水缸”,也要呵护水源地群众的“饭碗”。2017年以来,尽管湖南各地已累计投入17.1216亿元,但个别地区限于财政实力,农业退耕或工厂搬离的补偿资金仍有缺口,存在未及时到位的情况。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申智林
编辑: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