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所唱起“牺牲已到最后关头”
96岁长沙老人回忆南京大屠杀;目前登记在册的幸存者已不足百人
“那年我14岁,看上去就像七八岁……”81年前,南京城中,年仅十三四岁的汤玉珍和家人蜷缩在避难所里,目睹同胞被日军杀害、被掳去强奸……这些成了她最难以忘怀的痛苦记忆。
81年后,已96岁的汤玉珍,还能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里,清楚唱出当年避难所中众人哼唱的歌曲,面对潇湘晨报记者,她生怕没能讲清那段岁月,也同样怅然,“很多人都死了,我不知道还能活多久”。
潇湘晨报实习记者 文鑫 长沙报道
“向前走,别退后……牺牲已到最后关头”。12月13日,长沙市常青树老年公寓,81年前汤玉珍在避难所中唱的《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再次从她口中唱出。伴着熟悉的旋律,如今,已96岁的汤玉珍,向潇湘晨报记者说起了南京大屠杀时的苦难岁月。
“往哪里逃,我们不知道”
汤玉珍在南京出生,家里有6个孩子。后来,父亲去世,母亲靠挑担养活孩子。
“当时南京城里的人有四种去处,有钱人直接出国,有一些钱的人选择出省,再来是出县,第四种就是我们,一无所有,只能呆在城内。”1937年12月12日,邻居告诉汤玉珍一家,日军就要进城了,赶紧逃难。汤玉珍告诉记者,“逃到哪里去,往哪里逃,我们不知道。”
汤玉珍的母亲到处借钱,希望让一家人出城,“那天(1937年12月12日),我在家门口站着,当时南京城已经火烧天了,一个警察过来问我‘你怎么还不走’,我已经急哭。”汤玉珍回忆。12月13日清早,满街都是逃难的老百姓,突然,有人“喊日本人来了,快去避难”,汤玉珍一家人赶紧随人群逃去了避难所。
“门开得晚,鬼子就一刀刺过去”
汤玉珍说,当时,外国大使馆的聚集区开辟了一块地方,供南京城的难民们避难。“很小的地方,挤了好多人。”
但日军进城后,开始实行“三光”政策,并进行杀人比赛。避难所也不能完全保护到难民。汤玉珍回忆说:“日本鬼子还是能进来,当时日本士兵敲门,开得晚的,鬼子就会一刀刺过去”。
之后,有人谣传日本人信佛,汤玉珍的母亲就带几个孩子逃到尼姑庵去。汤玉珍说,尼姑庵里挤了上千人,但日军照样过来杀人,“当时有人喊日本人从正门来了,大家就疯狂往后门挤,有人喊日本人从后门来了,大家又疯狂往正门挤”。见此情况,汤玉珍一家赶紧又躲回了避难所。
“街上被烧光了,没有市场,也没有人。”汤玉珍道,避难所虽然比街道安全得多,但每天还是有很多日本士兵来到所内强奸中国妇女。“日本人强奸之后,有的就放了,有的直接一刀杀死。”汤玉珍说,母亲将泥巴敷在自己和孩子脸上,让她们不被盯上。
屠杀过后,危险也没离去,“我们在房间里聊天,一个日本人直接进来,就将我的一个同伴抱住,把我们踢开,拉上帘子。日本人走后,我们哭成一片。”汤玉珍说,“那时我14岁,个子小,看起来和7岁差不多,身上也很脏,没有被那个日本人盯上。”
汤玉珍告诉记者,当时,她曾出去过,看到日本人将中国人套到袋子里,用锤子砸死,再扔进河水里,“河水都是红色的”。
日本士兵烧杀抢掠一段时间后,国民政府与日本谈判,恢复了城内市场,尽管这样,“我们出去都要给日本人鞠躬,母亲还给我戴了袖章,她说,那是代表投降的意思,这样日本人才不会找我们麻烦。”汤玉珍回忆。
现状 “现在过得很幸福”
抗战结束后,汤娭毑的大哥在湖南任职,并告诉母亲来湖南生活,于是全家动身来到了长沙,汤娭毑到了衡阳税务局工作,并与一位同事结婚。如今,她住在长沙市常青树老年公寓。
“我现在一个月拿4000国家补贴,活得很好,但我不知道还能活多久。”汤娭毑说。她唱完《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又接着给大家唱了一首当年的歌曲,赢得了阵阵掌声,随后,她还唱起了工作时候唱的情歌,把记者带到过去的岁月里。
汤娭毑说:“当年日本鬼子太残忍,把我们不当人,现在生活很幸福,要珍惜”。
幸存者
登记在册的不足百人
12月13日,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馆数据显示,截至12月6日,2018年已有2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去世,目前登记在册的幸存者不足百人。
“就像赶鸭子一样赶走了,一起被绞死了,长江水都红了。”——幸存者王秀英(10月31日去世)
“日本兵要爸爸带他们找‘花姑娘’,但没有找到。我们害怕极了,最后(他们)把父亲抓走杀害了。”——幸存者赵金华(12月2日去世)
“像我们这样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已经不多了。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那段历史。”
——幸存者陈广顺(12月3日去世)
来源:红网
作者:文鑫
编辑:向宏鑫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