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8聚光灯】“森林的眼睛”余锦柱:50万亩林海,祖孙三代的坚守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编辑:徐丹 2018-12-25 09:20:46
时刻新闻
—分享—

余锦柱在瞭望台。(资料图)

  江华瑶族自治县海拔1300米的尖子岭瞭望台,50万亩林海,是59岁余锦柱家三代人坚守的护林阵地。

  在这里,余锦柱的父亲余德明,从1953年起,守护了25年;余锦柱从1978年至今,守护了40年;余锦柱的儿子余宏亮,从2013年底开始接班,承担护林工作……

  时至今日,这种不畏艰苦、子承父业的精神,仍旧闪耀着动人的光芒。

  老父亲的嘱托

  余锦柱的父亲余德明,在尖子岭瞭望台驻守了25年,是共和国第一代全国林业劳模。

  后来,年迈的余德明由于年老多病,不得不离开瞭望台。一般的年轻人无法承受苦守孤峰的清冷和寂寞,老父亲想让余锦柱接班。

  在父亲期待的目光中,他与父亲击掌为誓:“好,我接你的班,决不给你丢脸!”。就这样,1978年,刚刚高中毕业,年仅19岁的他就走进了大山,成为了一名瞭望员。

  尖子岭因山势陡峭立于群峰之巅而得名。

  瞭望台就是一座不足10平方米的简易平房,四扇墙壁八只眼睛(瞭望孔),一张木床、一担木桶、三个砖头架起的一个灶、一架高倍望远镜,这就是全部家当。

  余锦柱接过了这份“家当”,既接过了父亲沉甸甸的嘱托,也接过了旁人难以想象的艰难。方圆十几公里没有人烟,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找不到,常年忍受着孤独和寂寞的煎熬。

  从山下通往瞭望台只有一条野草丛生的羊肠小道,米菜等用品都要靠肩扛手提走20多里路运上来,连生活用水都要下到两公里远的山沟里去挑,他为此常常“洗不起澡”,连饮用水都要控制总量。

  在这样的岗位上,余锦柱坚持了40年。这40年来,尖子岭没有发生过一起火灾,减少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

  不平凡的守护

  要搞好森林火情监测工作,没有一身过硬本领是不行的。

  刚刚成为瞭望员的那阵子,余锦柱望着层层叠叠的青山和渺渺茫茫的林海,一时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楚,更谈不上说出各个山头的小地名。

  为全面掌握管护区的情况,他利用雨天初晴不易发生山火的时机,登上过70多座高山,翻越了3000余个峡谷,踏遍了瞭望台周围60多平方公里的林区,对管护区内的山头地形、交通道路、扑救劳力等方面的具体分布情况做到了了如指掌。

  简陋的条件,恶劣的环境,使工作变得非常艰难。

  1993年正月初九下午,余锦柱通过望远镜发现雾江天竹岭山场有一条火龙在蔓延,可是对讲机坏了,他赶紧往山下10公里的水口镇跑。跑得满身大汗,只得跑一段,脱一件衣服,最后打起了赤膊,仍然浑身汗如雨下。

  一个多小时后到了镇政府,他两腿发软,喉咙冒烟,赶紧叫人打电话报告火警。由于报告及时,数万亩山林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

  在父亲观测火情的经验基础上,再加上自己多年实践的摸索、提炼,余锦柱总结出了根据烟色来监测火情的经验——望两面、察浓淡,分季节、析晴雨,测远近、观动静,辨粗细、区缓急。

  利用这二十四字诀,他监测火情的准确率达到99.7%,实现了所管护的林区40年无森林火灾的佳绩。这一经验被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编入森防教材,向全国推广。

  三代人的坚守

  2012年,在深圳工作了5年的余宏亮,正计划着在那座城市买房。可就在这时,余锦柱四处物色接班人无果。最后,他只能天天打电话给余宏亮,要儿子接替他,上尖子岭担任森林瞭望员。

  余锦柱说:“我是大山的儿子,大山是我的魂,丢了魂,我的生命将没有意义。”

  余宏亮回忆:“那时,我和父亲开始有了争论。有段时间,我甚至连他的电话都不愿意接。可父亲的话还是打动了我,‘50万亩林海就是我的命根子,要是你也不干,那怎么办?’”

  2013年2月,孝顺的余宏亮最终接过父亲使用过的高倍望远镜。接下来,父亲每天一大早上山,手把手教他两代人总结出来的瞭望经验,晚上单独留他在山上。余锦柱十分高兴地说:“宏亮耐得住寂寞,是我的儿子。”

  2014年2月起,余宏亮开始单独担负起森林瞭望员的工作。年轻的他就像余锦柱19岁那年一样,下定决心,要像父辈一样,做一名优秀的森林瞭望员。余宏亮说:“现在我很自豪,我是‘森林的眼睛’,因为,我一个人的付出,能换来50万亩林海的安全。”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编辑:徐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8/12/25/479975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