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委员建言】刘忠平:传承地方戏曲 保护衡阳文化的“根”

来源:红网 作者:宋美君 编辑:陈纲 2019-01-09 14:48:37
时刻新闻
—分享—

9.JPG

刘忠平委员代表衡阳市政协文化艺术界别发言。

  红网时刻衡阳1月9日讯(记者 宋美君)“在当代多元文化格局中,保护传承地方戏曲不能完全由市场说了算,不应该让地方戏曲陷入自生自灭的境地。”在1月9日举行的衡阳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大会上,刘忠平委员代表市政协文化艺术界别发言,他建议衡阳需要做好“两借”和“两建”文章,助力地方戏曲事业的传承和发展。

  雁城衡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地方戏曲资源极为丰富。目前,衡阳市传统戏曲有衡阳湘剧、祁剧、衡州花鼓戏、衡山影子戏、衡阳丝弦、衡山花鼓灯、衡南渔鼓、祁东渔鼓等,均属市级以上非遗保护项目,戏曲种类排名全省第二。

  刘忠平认为,地方戏曲源远流长,对衡阳乃至整个湘南地区群众文化生活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但近年来,特别是2012年市、县两级剧团转企改制后,市场化让戏曲人变成了生意人,产业化让重艺术变成了重利益,民间化让正规军变成了游击队,衡阳市戏曲事业现状令人担忧。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厚积薄发的文化软实力,是文化自信的强大源泉。刘忠平建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非遗保护步入法制化轨道,文化和旅游部正在实施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与扶持计划,衡阳市各界有识之士也非常关注地方戏曲的保护和传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断提出相关建议和提案,衡阳要借法规政策之势和各界呼吁之力发展地方戏曲;同时,要建设人才培养和传承展示基地,每两年举办一届衡阳地方戏曲艺术节,将其打造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要建设戏曲管理和艺术传承机制,对衡阳地方戏曲剧种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专门档案,精心遴选优秀传统保留剧目,开展戏曲艺术“进课堂”“进校园”活动,培养未来观众。

来源:红网

作者:宋美君

编辑:陈纲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9/01/09/480817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