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余秀华:诗人“简单粗暴”,小说家“老奸巨猾”

来源:红网 作者:蔡娟 陈杰 编辑:刘威成 2019-01-10 23:56:02
时刻新闻
—分享—

 1月10日,2019年北京图书订货会首日,诗人余秀华现身北京,参加中南传媒旗下的湖南文艺出版社举办的第14届“原创之春”新书发布会。

  红网时刻1月10日讯(红网记者 蔡娟 潇湘晨报记者 徐海瑞 摄影 陈杰)1月10日,2019年北京图书订货会首日,穿越大半个中国,诗人余秀华与作家何顿一同现身北京,参加中南传媒旗下的湖南文艺出版社举办的第14届“原创之春”新书发布会。

  作为发布会的主角之一,余秀华为读者带来她的第一部小说集《且在人间》。一位公众视野下的传奇诗人,再次以“小说家”的身份打破了人们对于文学的固有想象。

 第14届“原创之春”新书发布会现场。

  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曾赛丰介绍,《且在人间》以余秀华自身生活为原型,是余秀华婚姻和情感生活的缩影,讲述了一个残疾女人悲苦倔强、向死而生的故事。

  故事的女主人公周玉生活在乡村,患有“脑瘫”,她几乎被所有人漠视,甚至被整个社会抛弃,她渴望被当成一个普通的健康人,她要求尊重和平等。爱情的缺失,家庭的不幸,生活的种种际遇让周玉用诗歌的方式把情感抒发出来,最终她用诗歌创作出了一个文学的世界,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且在人间》首发于《收获》,且被定位为“自传体小说”,这种基于文体形式的界线划定,并不会被余秀华所关注。相比之下,她更在乎自己的写作题材,“作家选择诗歌还是小说,取决于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余秀华说,《且在人间》所表现的人生经历,是诗歌所无法完整表达的。

 余秀华首部小说集《且在人间》书影。

  “我是一个诗人。我对自己写小说的才华并不自信,还是写诗歌比较得心应手。”说到自己从“诗人”到“小说家”的过渡,她认为有一种惯性在里面。余秀华认为,写作者不应该被限定在某一个身份之下。在她看来,写小说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但是比写诗歌和随笔“更过瘾”。

  谈到诗人与小说家的区别,余秀华再次表现出自己丰富的艺术感悟。“我一直觉得自己不会成为一个小说家,是因为诗人是‘简单粗暴’的,小说家则缜密绵长,成功的小说家都是‘老奸巨滑’的。”正因如此,余秀华认为,诗歌写的好的人小说可能写得很好,但是小说写得好的人,诗歌一定写不好,“小说家不可能用纯真的心灵再投入到诗歌创作”。

  文学评论家王春林对《且在人间》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余秀华能够在一部“自传体小说”中,从自己的残疾问题而推己及人地对生命存在的本体问题做一种深入的梳理与根本性究诘,本身就说明她的这部《且在人间》的思想触角,已经由充满痛感的形而下日常生活书写,进一步延伸到了对于生命存在的某种形而上的诘问与思考,其意义和价值显然不容轻易忽视。

 第14届“原创之春”新书发布会吸引了大批读者到场。

  “原创之春”新书发布会已经连续举办14届,成为中国原创文学名副其实的“高地”。曾赛丰表示,聚拢优秀作家,出版原创精品,是“原创之春”一直在坚持做的事。14年来,原创之春发布和推介了《青瓷》《红袖》《大清相国》《机器》《命运》《活着之上》等一大批畅销和获奖图书,就在过去的2018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艾约堡秘史》《黄冈秘卷》同获文工委中国文学好书奖,《山河袈裟》《流水似的走马》打响了鲁迅文学奖双响炮。

来源:红网

作者:蔡娟 陈杰

编辑:刘威成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9/01/10/480889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