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七星墩遗址确定为湖南最大新石器城址

来源:红网 作者:徐海瑞 编辑:向宏鑫 2019-01-17 09:14:53
时刻新闻
—分享—

  七星墩遗址确定为湖南最大新石器城址

  2018湖南考古工作汇报会召开,发布考古发掘成果

  红网时刻1月17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徐海瑞 通讯员 乔卓俊)在岳阳市华容县东山镇东旭村,村民们一直口口相传“三藩割据”的故事。1月16日,在2018湖南考古工作汇报会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的七星墩遗址考古发掘成果显示,七星墩与吴三桂的传说并无关联。然而,这里隐藏着一座3000年前的古城遗址。经证实,七星墩遗址不仅是目前发现的湖南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其双重城壕结构也是湖南地区首次发现,对研究史前城址的发展演变有重要意义。

  七星墩东邻洪山头镇,并隔云雾、天井诸峰与岳阳市广兴洲、许市镇接壤,南与三封寺镇相连,西与石首市桃花山镇相接,北与塔市驿镇毗邻,是四面皆山、中间平坦的丘陵地区。不但如此,该地东面和北面皆是长江流经区域,往南不远则是洞庭湖,从北方南下,渡过长江,取道此地将是一个快捷而迅速的方法,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2018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七星墩遗址考古发掘。“七星墩内圈有7个3米至5米高的土墩,因为地理分布形似北斗七星得名‘七星墩’。经考古发掘,我们发现这7个土墩原本是相连的长方形城墙。”七星墩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王良智介绍,在“七星墩”南部还有5个土墩。经过发掘勘探与分析,考古队初步确定,七星墩遗址有内外两圈城壕,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取代澧县的鸡叫城(总面积约22万平方米),成为目前湖南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城址。

  “内圈南城墙分为4层,一次修筑而成,有夯筑和堆筑两种方式。”王良智介绍,城墙的第3层和第4层之间有层极薄的木炭(屑)堆积,第1层上方有陶器等人类遗存。经分析,七星墩遗址应建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使用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长江中游地区的史前城址大多在石家河文化晚期废弃,七星墩城址的废弃时间更晚,对研究长江中游史前考古学文化兴衰、文明进程等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国内其他城墙遗址均使用单一纯土修筑,七星墩遗址城墙有褐色、黄色、棕色黏土和黄色粗砂、青膏泥等多种材料,被王良智称为“五花土”。“应该是为了让土质结构更紧密,使城墙更坚固。”王良智说,五花土结构复杂,来源多样,分层清晰,有明显的加工迹象,为研究古代城墙的建筑工艺、设计思想等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相关发现

  长沙八一路小学工地发现古遗迹40余处

  1月16日,在2018年湖南考古工作汇报会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透露,该所围绕“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课题开展一系列主动性考古工作。作为考古中国重大研究工程三大课题之一的“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项目的牵头单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了华容七星墩遗址、澧县孙家岗遗址、澧县鸡叫城遗址、蒸水流域先秦时期遗址等的田野工作。

  除了备受关注的七星墩遗址发掘,澧县鸡叫城系统勘探工作同样为“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项目提供了新材料。郭伟民介绍,鸡叫城是屈家岭至石家河文化时期澧阳平原上的一座城址,平面呈圆角方形,面积约15万平方米。通过钻探,了解到鸡叫城城内文化堆积的种类和分布状况;确认了在鸡叫城遗址建城以前,内部存在带有环壕的早期聚落,并基本判断出该环壕的范围和走向;初步判断出城墙和护城河的位置,并在西北、西部和南部发现三处疑似城门;同时在城内发现多处密集红烧土堆积,可能与建筑遗迹有关。这些新材料和新认识对于下一步的考古发掘提供了方向标。鸡叫城作为澧阳平原的中心,也是一个远离同时期区域中心石家河古城的“聚落集群”,势必在长江中游文明进程中扮演重要且独特的角色,其对于国家起源和文明进程研究的意义亦是显而易见。

  此外,经考古挖掘,长沙市八一路小学工地共发现古遗迹40余处,其中古墓葬30余座,古井11口,窑址1座,灰坑3座。依据遗迹形制及出土遗物判断,墓葬年代包括战国、西汉、东汉和唐代,古井年代均为宋代,窑址年代为东汉。专家认为,长沙市八一路小学工地考古发现的遗迹紧邻长沙古城分布范围,丰富了长沙战国至唐宋时期城市发展变迁及丧葬习俗等方面的研究资料。

来源:红网

作者:徐海瑞

编辑:向宏鑫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9/01/17/481214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