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醴陵:这个年,我们“不一样”

来源:红网 作者:邓立平 袁璐 编辑:陈纲 2019-01-31 15:00:48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1月31日讯(通讯员 邓立平 袁璐)1月30日,醴陵市嘉树镇豆田村干部陈升虎,刚为村里几户“平安家庭模范户”颁过奖,又忙着赶往退役军人家庭钉上“光荣之家”的牌子。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嘉树镇已有236户贫困户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帮扶下顺利脱贫。“扶贫”为他们生活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生活的变化,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富足和“活着”的尊严。

  从“靠政策”到“凭手艺”

  “贴正了!福满人间!”在豆田村,搭着梯子,廖时明和帮扶干部一起贴上了大红的春联,脱贫后的第一个春节,他显得格外高兴。

帮扶干部和廖时明一起贴春联。

  54岁的廖时明与年迈多病的母亲相依为命,自己又没有吃饭的手艺。被纳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随着易地搬迁、医疗救助等政策的落实,家境好了起来,但改变最大的,还是廖时明本人。“也不是年纪大到不能干活,就是不想吃苦。”起初,廖时明一心想着“吃政策粮”,但政策不养懒汉。帮扶干部三番一次的劝导扶志,让他振作了起来,尝试着学习泥瓦手艺。他在瓦厂找到工作,月工资2000元,2018年,全家顺利脱贫。

  “再也不用受别人的眼光,这种感觉真的很踏实!”贴完春联,廖时明前往镇上置办年货,准备过一个欢喜年。

  从“贫困户”到“模范户”

  “老周,如今你是‘模范户’,都要向你学习呢!”1月30日,见村干部给周作兴家送来“嘉树镇平安创建模范户”奖牌,邻里都来道贺。

  周作兴,全家5人,母亲年迈,妻子患慢性病,女儿残疾,儿子上学,家境困难。2014年,纳为贫困户后,他在扶贫政策支持下,建起了5亩大棚种植蔬菜,通过政府搭起的“绿色通道”在家门口瓷厂就业。2015年,种菜纯收入1.2万元,务工收入2万元,全家走出了贫困。

  如今,蔬菜大棚已发展到20亩,年纯收益三四万元,儿子也顺利就业。不久前,奋发赂上、守法睦邻的周作兴一家,在村民投票海选中,高票获评2018年“平安创建模范户”。

  “以后,我还要继续加油,才对得住这块奖牌!”老周表示。

周作兴喜捧“模范户”奖牌 。

  从“难抬头”到“添荣光”

  “脱了贫,才是真‘光荣’!”看着新钉上墙的“光荣之家”奖牌,56岁的老兵丁书平激动不已,他格外珍惜曾为军人的荣誉。

  丁书平患有慢性病,孙女还在上小学,儿媳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在家照顾孩子,住着偏僻的危旧土房,儿子务零工的收入不高。纳为贫困户后,在教育助学、医疗救助等政策的帮扶下,丁书平的身体有了好转,能在当地务零工了,儿子开起小店铺,分类回收废品,儿媳在瓷厂稳定上班。2017年,丁书平住进了易地搬迁政策建的新家,喜添小孙女,年收入超过4万元,顺利脱贫。

  “以前看着人家建新房,总觉得直不起腰杆。”丁书平感叹道,“政策带来了家里的改变,更树立了我们‘越来越好’的决心。一家人都在加油干。”

来源:红网

作者:邓立平 袁璐

编辑:陈纲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9/01/31/482085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