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沙市镇秧田村农民文体馆举行的一场迎春文艺汇演上,小朋友们带来的龙狮表演技惊全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颜开云 李广军 摄影报道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广军 颜开云
“乡里的晚会好看吗?”前天晚上,在浏阳市大围山镇文化广场看文艺晚会时,记者随机采访了一名观众。
“好看,比央视春晚都好看!”这名高中放假从长沙回老家的女孩调皮地回答。
“真的?”
“当然!在台上表演的有我妈呀……”姑娘爽朗大笑,接着补充说,“其实这些节目真的不错,听说他们为这台晚会筹备了两个多月。”
春节越来越近了。连日来,记者走进浏阳乡村,发现最热闹最欢腾的场景,当属在各个集镇、村里的文化广场或礼堂上演的“乡村春晚”。
曾经,除夕夜看春晚是过年的一种“标配”;如今,过年办“村晚”,已经成为浏阳各乡镇的新风尚新年俗。一个个群众喜爱、群众参与的节目,激励着村民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明乡风的热情。
17个节目个个精彩,既接地气又很洋气
前晚,浏阳市大围山镇文化广场上人声鼎沸,由当地群众自导自演的乡村文化盛宴——2019春节文艺晚会如约而至,160名演员为现场两三千名观众献上了精彩的节目。
为了这台“村晚”,当天早上8时许,村民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彩排、化妆、整理道具……“我们从去年11月就开始筹备了。”说起晚会,作为“总导演”的大围山镇民馨文化活动中心主任卢兆兴满心欢喜,“群众热情真的很高,他们自发报上来的节目有三十几个,后来花了一个多星期反复筛选,才选定了17个节目!”
节目既接地气,又很洋气。小朋友们的组舞《红太阳》、中老年快乐舞队的舞蹈《梨花情》、大围山健身广场舞队的国际舞《魅力伦巴》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但最受欢迎的,还是民馨文化活动中心铜管乐团和民乐合作的大型管弦合奏《大围山放歌》,舞台上大号、小号、长号、萨克斯和架子鼓等乐器一起合奏,好不热闹。
“今天演出的节目很精彩,形式和内容很丰富,大家都爱看。我拍了很多照片和视频发到朋友圈,获得了很多点赞。”现场观众赵彤高兴地告诉记者。
卢兆兴说,对于每个在舞台上尽情展现自己的村民而言,“村晚”不仅有物质富裕的获得感,更有精神富有的充实感。
“村晚”叫板春晚,将在除夕夜上演
昨日,在沙市镇有名的博士村——秧田村的农民文体馆,一场主题为“沙市新力量,和你在益起”的迎春文艺汇演正在举行。
台上,一个个本土“民星”闪亮登场——10余个经过精心编排的节目,囊括了舞蹈、歌曲、小品、二人转等不同艺术种类,让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台下,一张张笑脸喜气洋洋。观众中,不仅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乡里乡亲,还有乡村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和公益志愿者。沙市镇党委书记罗拥军介绍说,这是一场完全由沙市镇社会公益组织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汇演,“2018年,我们成立了12个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逾3000人,他们不仅是这场‘村晚’的主力军,更是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生力军’。”
不仅仅是在大围山和沙市。如今,“农民演、演农民”的“村晚”盛开在乡野之间,成为浏阳乡村的新年俗。浏阳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几年来,浏阳不少乡镇乃至村已连续自发举办了自己的春节晚会,涌现了一批农民导演、“村晚民星”。在中和镇丁字桥村,第六届“村晚”不怯央视春晚抢“流量”,将在今年除夕夜如期上演,并在大型视频网站上现场直播……
放眼浏阳大地,“乡村春晚”这种农村文化发展新载体正滋润着乡村,孕育出一片绿意葱茏的天地,重铸乡村群众的精神家园。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李广军 颜开云
编辑:廖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