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见习记者 邹娜妮
通讯员 刘明
“恭贺新春”,曾松柏在2米长的宣纸上挥洒笔墨,又写下几个苍劲的大字。
2月1日,在新化县科头乡农科村,火红的灯笼透着浓浓的年味。68岁的农民书法家曾松柏一刻也停不下来,他弄来一个小火炉,放上两个煤球,站在书桌边一写就是一整天,“年底对联需求量大啊,我还得多写上几副!”
记者跟随曾松柏来到他家,打开他家大小柜子,全是“书”,一层层的书板竟被压弯了。从《古文观止》《增广贤文》《道德经》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等,每一册都是不同书体的手抄藏本。这些一笔一画用毛笔誊写成的书,是曾松柏几十年的心血。
《三国演义》12本、《水浒传》32本、《红楼梦》33本、《西游记》28本、《毛泽东选集》51本……曾松柏如数家珍,仔细地清理着几十年来的书法作品,其书卷的累计长度不下30公里路,重量超过1吨。
1951年,曾松柏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家里只有4间被他形容为“东倒西歪遮日月”的祖屋,生活的穷困却没有阻挡他对读书写字的热爱。
他取下写字时佩戴的老花眼镜,回忆道:“6岁时第一次接触毛笔字,一发不可收拾。从钢笔字到毛笔字,这一写就是62年。”
少年时,点不起油灯,他就在月光下练字。40岁以前以练习硬笔书法为主,其后则专攻毛笔。每天种完地回来,只管埋头苦练。
生活的转折发生在1987年。这一年,他的作品接连获奖:在12万人参赛的“全国钢笔、圆珠笔书写大赛”中获优胜奖,在湖南省首届农民书法大赛中获二等奖,在新化县青年书法大赛中获一等奖……这些荣誉,极大激励了曾松柏,使他对书法更为痴迷。
那一年,他把自己简陋的家打造成了书斋,取名“恒心阁”,门前赋诗:日间耕作百般农事,夜里操读万卷文章。
声名鹊起之后,曾松柏早已度过为五斗米而奔波的阶段,请他写字的人络绎不绝,但他并不因此摆谱。
放下锄头拿起“笔头”,每年春节前夕,他都会去新化县城写对联,现写现卖。直至今日,他给对联定价都不会超过10元/副。他说:“对联是家家户户庆贺新年的传统,别人用我写的字,我心里高兴着呢!”
艺痴者,技必良;书痴者,文必功。曾松柏很早便以古典著作练习书法,从中汲取中华文化。谈起文学诗词,他一改写字时沉稳的模样,眉宇间顿时活泼起来。
年关将至,他用左右手交替运笔,写就一首自勉的旧体诗:万米长卷数惊惶,完成此作破天荒。一心写干洞庭水,留名世间并二王。
曾松柏告诉记者,2018年是他收获的一年。
“我一个农民竟能给城里人教书,时代真的不一样了。”曾松柏坦言。
去年3月,他应邀成为新化县老年大学的书法老师。从书法的历史渊源、名家典故,到握笔用纸的传统规矩、笔锋的起承转合,他都能娓娓道来。学员一开始只有不到30人,结业时已有70多人,多为慕名而来的退休老人。
挎着小布包,每天坐20分钟的班车去学校教书,回来继续练书法。如今,曾松柏依然保持着凌晨3时多起床练字的习惯,除了吃饭和偶尔的休息,持续到晚上10时。
完成《资治通鉴》的手抄本,是他15年前定下的目标。300多万字,万米长卷,一般人看来遥不可及的目标,他却日复一日坚持了下来。到2018年底,已写10400米。展开长卷,一个个透着墨香的字体,仿佛列队的士兵。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曾松柏眼神坚毅:“过完春节,我就要着手写完剩下的600米。人一定要有奋斗目标,我的目标是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邹娜妮 刘明
编辑:廖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