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何青 通讯员 谭浩 曾科 新化报道
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如何让扶贫更有力量?一套“科技+扶贫”的“组合拳”在新化大地打出。
2018年,新化县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成立,打通科技扶贫“最后一公里”,为推进精准扶贫与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内生动力。
数字和事实最能说明问题。新化县204个贫困村实现科技特派员全覆盖;开展科技培训200余期,受训农户7800多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500多户;推进“互联网+”发展,建立“星创天地”,助推新化农特产品销售……
念兹在兹、唯此为大。一个个数据背后,见证着一个个科技扶贫故事。
依靠科技 增强贫困地区造血能力
科技扶贫,人才是关键。40余名工农业专家组成了新化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
38岁的吕世益就是其中一员。几年前,吕世益辞去公职回乡创业,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田秀才”。“服务团专家不是一个名号,更是一份责任,要更好地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扶贫,如何扶?依托于自己创办的青丰果业,吕世益对贫困户实行“三包”:包学技术、包提供果树苗、包销路。
2018年,新化县委、县政府“做媒”,吕世益与桑梓镇627户贫困签订了委托帮扶协议,帮助贫困户把扶贫资金入股农业产业,每年固定保底分红。按“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村民可以一边学技术,一边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再从中获益。
同时,吕世益还与多所学校达成合作共识,以现有基地作依托,从每个贫困村里选择1-2名贫困人员,不定期举办科技扶贫培训和现场实训指导。“希望在未来5-10年内,能让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两个果树种植的实用人才。”
“扶贫工作就是要把‘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增强当地造血功能。”新化县科技副县长、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团长文瑾表示,在科技精准扶贫行动中,通过系统培训,提高基层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努力打造一支“留得住、带不走”的乡村技术力量。
柔性引才 为企业注入创新活力
新化县科技扶贫服务团成立以来,有两件事,让湖南省美程陶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方豪杰十分感动。
2018年10月4日,还在国庆假期,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团长文瑾带着公司人员奔赴广州拜访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林华泰教授,着力为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工程中心等研发平台。
一个月后,又请林华泰教授到新化考察相关陶瓷企业,并就与美程公司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进行协商。“作为一家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自主创新,研发平台的建立无疑让我们企业的发展更有奔头。”
美程陶瓷只是新化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大力支持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
作为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团长的文瑾,是中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博士毕业,十分关注柔性引才。上任伊始,便着手了解新化企业发展情况,对新化县渠江薄片、天鹏茶叶以及多家电子陶瓷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要解决新化本地企业人才引进、资源整合等发展难题,邀请有关专家为本地产业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目前,已促成广州工业大学林华泰教授与新化美程陶瓷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湖南师范大学苏胜培教授团队与新化格林美映红鸿资源循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新产品,湖南工学院吴智博士与新化长江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技术开发协议,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童玲副教授与新化丽云生态农庄签订产品包装设计合作协议……
聚焦重点 精准施策务实推进
科技扶贫,成绩斐然。
2018年,新化新发展4家工业企业、6家农业科技合作社与农业科技发展公司为首批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示范基地。推动建立多家电商平台,推进新化“互联网+”,一家电商企业成为新化第一家“星创天地”,打通了新化农特产品销售市场的最后一公里,让农民得到切实利益。
依托科技,新化拓宽了特色脱贫的路子。未来发展,文瑾表示,还是要依靠科技,聚焦重点任务,精准施策务实推进,吸引更多的专家、人才和资源服务新化科技扶贫事业。
相关报道: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谭浩 曾科
编辑:马丽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