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朝着金色的阳光奔跑——衡南县朝阳村脱贫攻坚“变形计”

来源:红网 作者:罗文 陈学阳 编辑:姜珊 2019-03-01 09:10:03
时刻新闻
—分享—

1fg.jpg

扶贫工作队队长王珍生在贫困户何国家中了解情况。

红网时刻通讯员 罗文 陈学阳 衡阳报道

春寒料峭,细雨连绵。衡南县云集镇朝阳村却是一番火热景象,山旮旯里头,披雨衣、着套鞋、挑箢箕穿梭在田间地头忙碌的人们干劲十足。

目之所及,村里的道路硬化了、村部的外貌变化了、沿途的路灯亮化了……朝阳村这个曾经贫穷落后、贫瘠落寞的贫困村正悄然发生变化,这份变化来自衡南县组织部派驻云集镇朝阳村扶贫工作队的努力。

调研细,摸清扶贫的“路子”

“王队长,这个摸底表太细了、太具体了,好难填”。这是村书记刘汉国对扶贫工作队长王珍生发出的感叹。驻村工作队为了全面摸清贫困户“家底”,专门制作了《朝阳村贫困户基本情况登记表》。工作队采取全面摸底、具体调查、精准核实三步走,先后5次到贫困户家中,面对面交流,做到不让一户真贫困户掉队,不让一户假贫困户“充数”。

朝阳村是全县65个省级贫困村之一,贫困村经济落后,最主要是工作不务实,朝阳村自并组合村以来,由于宗族势力、家族实力直间接影响,全村人心难齐,村支两委工作难做。工作队进驻以来,无论是酷暑还是雨天,始终忙碌于田间地头,穿梭于农家小院,白天访民情、办实事,晚上想思路、谋发展……激发了前所未有的工作活力,打破了原有的工作格局。

通过调查摸底,工作队逐渐摸索出一整套朝阳村“12345”扶贫工作法,还规划了未来五年扶贫工作发展思路。

做功实,扎牢脱贫的“底子”

贫困村的发展,既要靠工作队从小处着墨引路带头,又要靠村支“两委”和全村人从大局着笔凝心聚力。

如何保持扶贫工作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工作队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示范带动、整村推进”的总思路,村里率先成立了朝阳农机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村集体收入从无发展到2018年底达10万元。

朝阳村最大优势是山多,全村山地面积达15000亩,工作队经过多方论证考证,这里的土壤最适宜种植油茶。目前,朝阳村现有油茶种植面积达1.1万多亩,油茶产业已成为朝阳村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是贫困户脱贫增收的主要产业,截至2018年底,全村油茶产业已投入资金1960万元。针对朝阳村土壤、气候、水质、光照等自然条件实情,扶贫工作队还把广西“荔浦香芋”产业引进朝阳村试种成功,2018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5万元,工作队计划2019年全面推广,覆盖所有贫困户,力争打响“朝阳香芋”这个品牌,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收入来源。

工作队进驻以来,先后3次组织县直相关部门召开扶贫项目现场办公会,研究确认扶贫项目达10个,近年来共投入扶贫项目资金达733万元。在全县率先实现组组公路全部硬化,扩建新建硬化公路8条,总投资约430万元,总里程约17公里,实现村通公交车的梦想。水利方面,总投资约30万元,骨干塘清淤扩宽硬化7口,安全饮水打井26口,实现户户喝上清洁安全用水。电力、通讯,易地搬迁、危房改造贫都有了重大变化。

励志勤,拔掉致贫的“根子”

“我以前对生活不抱任何信心,在工作队鼓励帮助下,经过一年努力,我现在有本钱了,明年准备就在家专门养鸡和鸭。”贫困户欧阳国感激地说。朝阳村工作队探索“文化扶贫+智志双扶”模式,采取“扶志廊”“光荣墙”“活典型”“扶贫戏”“扶贫诗”等举措推进扶贫扶志扶智工作,激活文化效应,实现文化与扶贫的深度融合,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让贫困户的观念由“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

工作队还以“我来说句话”为主题,用贫困户朴实的自己话为内容,用朝阳村本地木材钉成的扶志感恩板,树在通组路口。由于在野外受风吹雨打,日晒夜露的缘故,当地群众叫它“雨露”宣传板。现如今,朝阳村扶贫展览室已成为衡阳市第一个村级扶贫感恩室,一张张脱贫先进个人图片、一幅幅励志标语、一件件脱贫实例,进一步激励贫困户脱贫的信心。

贫困户黄春生,在参观一次扶贫展览室后,深受启发,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原来,生活还可以这么过”。为了脱贫增收过上好日子,他积极向驻村工作队寻求帮助,在家搞起了养殖业,当年收入过万元,成为全村率先摘掉贫困帽的贫困户之一。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漫长路径中,工作队面对的苦楚与困难可能还有很多很多,“只要多想群众的关注点、多听群众的心里话、多办群众的身边事……”王珍生坚定地表示,他带领的这个工作队一定会让老百姓增进更多福祉,赢得朝阳村的更大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罗文 陈学阳

编辑:姜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3/01/517073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