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盐津铺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武。
红网时刻3月7日讯(记者 易添麒 刘娜)在乡村振兴和传统产业加快转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的背景下,食品产业“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内涵有了新的延伸。
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广泛调研,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盐津铺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武从科技创新、减负助跑、品类转型和开放发展等四个维度就新时代食品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系统性建议。
建议一:强创新 以科研引领高质量发展
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能直观体现一个国家农业资源市场化、产业化的水平。
当前,中国食品产业呈现生产集中度提升,绿色高新精深加工和品牌价值不断凸显,食品安全稳定向好等趋势,但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仅为1.7:1,与美国(约为3.7:1)、日本(11.7:1)等发达国家仍有明显差距。
“发达国家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产前、产中、产后协同发展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创新体系。而我国重产前、产中而轻精深加工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张学武分析道,加大食品科技领域投入,以科技创新提升食品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据此,他建议从四个方面着手推进食品产业科技创新。一是要进一步完善食品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引导、激励食品企业参与食品科技领域基础研究;二是加大对食品科技创新投入,引导食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三是重视食品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建设,强化产学研融合;四是重视食品科技创新人才建设,保障食品工业发展的人才梯队。
建议二:减税负 卸除农产品深加工“隐形包袱”
精准减负,即基于相关产业的特定发展桎梏推进减税降负改革。在张学武看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正是一个需要“精准减负”的产业。
长期以来,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陷入“高征低扣”(深加工进项12%,销项16%)的困局,税负(进销税率差)明显高于其他加工业。这样一来,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即使没有实现增值,原价进,原价出,也要负担4个点的增值税。
“相比其他产业相比,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确实背上了‘隐形包袱’,即使经历了普惠性减税,但‘高征低扣’现象一直存在。”张学武说。
他建议,深化增值税改革进程中要贯彻精准减负要求,尽快出台《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实施办法》,降低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增值税税负;针对农产品精深加工行业,实施返利政策或者其他奖励形式;允许贷款利息进项抵扣,打通增值税抵扣链条,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增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动力。
建议三:辟市场 发展健康食品 推动食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食品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推进?张学武给出的答案是根据市场需求提升质量、调整品类,更好地满足老百姓的生活需要。
他认为,当前食品工业面临的结构性问题,是符合老百姓有效需求、中高端需求的营养健康食品品类不多、企业不大、品牌不优、产业不强。
张学武建议,国家科技计划要重视对食品工业重大技术应用、关键装备自主化、创新成果产业化开发的支持,加快突破食品制造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为健康食品产业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要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增强国产自主品牌的管理、维护等能力,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更加重视品牌提升产品的“质感”,实现品牌价值的全方位提升;深化全民营养健康教育,使中小学生从小养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
为了让企业能够减轻税负全心全力投入发展中,他还建议要继续优化营销环境、减免企业税费,降低健康食品企业经营成本,并通过集中梳理流通领域痛点,解决国内市场销售流通环节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
建议四:走出去 深化对非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目前,坚果、果干已经成为中国人最受欢迎的休闲零食品类,从销售数据来看,坚果、果干分别占国内休闲零食销售市场的19.2%、18.4%,增长幅度也大幅超过其他品类。
“这一数据揭示了国际农产品资源合作的广泛空间。哪些国家的果品品类有望在中国进行产业化种植?应当与哪些国家强化合作,打通稳定、优质的国外优质农产品资源对接渠道?农产品资源合作可以从这些方面‘破题’。”张学武说。
他建议,可以在分析国内企业原料需求的基础上,与非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按资源优势品类签订长期农产品战略供应协议;组建由国内精深加工龙头企业采购、品控人员和国际国内农业专家组成的小组,对国际农业产业化合作进行研究指导;对开展国际合作的品牌企业强化产业扶持政策、品牌扶持,培育打造一批优秀的国际品牌,提升中国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美誉度。
来源:红网
作者:易添麒 刘娜
编辑:向宏鑫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