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谭倩 衡阳报道
民生为本,健康为基。健康,是幸福的起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的综合尺度,是“健康衡阳”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广大人民群众追梦路上的共同追求。
去年,衡阳卫健系统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认真履职,持续深化综合医改工作,加快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精准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深入推进“三个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率100%,大病救治率99.67%,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实际报销率达90.24%;不断提升服务管理能力,深入实施疾病防控、卫生应急、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爱国卫生等公共卫生服务,启动实施了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3年行动计划,推动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持续改善。2018年省政府18条激励措施评奖中,衡阳卫生健康工作获表彰和激励……
前不久,衡阳市委书记郑建新在走访城区医疗机构时表示,衡阳医疗健康事业资源足、基础好,卫生健康工作成效明显,新时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用心用情用力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不断满足全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努力打造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医疗卫生高地和健康城市。回首过去,展望未来,红网记者以关键词盘点衡阳卫健事业发展的新成果、新起点、新规划。
六大关键词看衡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果与规划
关键词一:区域医疗中心、区域康养中心
衡阳市委书记郑建新走访城区医疗机构。
近年来,衡阳从民生关切着手,把大健康理念融入所有政策,大健康工作格局逐步形成。2019年,衡阳卫健工作以“健康衡阳”为主线,突出两个中心建设,即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和区域康养中心,树立“大健康大卫生、大区域大规划、大防控大责任、大改革大提升”四种理念,统筹谋划全市卫生健康工作。
当前的衡阳有条件、有能力打造区域医疗中心,也与衡阳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最美地级市的发展理念相呼应。
依托现有的医疗服务体系,合理规划与设置区域医疗中心,打造以南华大学附属医院为龙头的医疗服务集群,以中核质子治疗中心为代表的高端医疗中心,以医学院校为依托的医教协同、科教合作体系,协同发展市级、县级医院,通过合理规划、能力建设和结构优化等举措,整合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
一方面,开展专题医疗产业招商,大力引进实体项目和先进医疗技术、设备,把一些好的、具有前景的医疗项目引到衡阳,形成集聚效应;另一方面,以中核医疗产业项目建设为主体,加快中核质子治疗中心、衡阳肿瘤专科医院、康养项目落地。
当前,衡阳鼓励和支持发展康养产业的发展。为此,市卫健系统提出要大力推进市中心医院新院区老年养护中心建设,积极推动中核健康产业等项目建设;鼓励部分公立医院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支持以签约、托管、对口支援、合作共建等形式,完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发展养老公寓、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基地、医疗康养中心。
在衡阳市妇幼保健院,该院新成立的四大业务部门即孕产保健部、儿童保健部、妇女保健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促进了医疗与保健的深度融合,以就医新模式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该院特色专科发展的步伐。
“以健康产业为突破,做大做强医药产业,做优做特康养产业,做精做深保健产业,着力打造衡阳经济发展新增长点。”衡阳鼓励各大医疗机构坚持特色办院理念和发展特色健康产业。
关键词二 公立医院改革
医改文件。
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衡阳先后出台《衡阳市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衡阳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衡阳市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医改文件及措施,为顺利推进医改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
过去一年,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城乡居民参保率达99.1%。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全覆盖,大力推进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达100%,公立医院药品采购实行以省为单位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从2017年10月1日起,全市所有公立医院药品采购全部实行“两票制”。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市公立医院实施按病种收付费的病种达106种,对实行按病种收付费的,医院不再按项目付费。全面落实异地就医结算政策,全市已有8家三级医院和16家二级医院参与职工医保市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工作。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截至2018年12月,全市所有涉改公立医院的药占比为29.7%,医疗费用增长幅度为6.2%,符合国家对公立医院改革的指标要求。
2019年,针对公立医院持续深化改革,市卫健工作五大工程提出要加强全系统党建工作,打造引领和示范工程,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向基层延伸;抓好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和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完善综合监管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平安医院”建设;利用开发性金融政策支持,创新卫生健康PPP项目建设,推进医疗健康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创新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实现“一卡通用、一网联通、一键诊疗、一站会诊、一体服务”。
关键词三 医联体
签署合作协议。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与衡阳珠晖区区属7家医疗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要让群众病有所医、病有良医。”围绕这样的工作初衷,2019年,市卫健工作五大工程之一的“实施优化提质工程”提出将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签约质量。
早在2017年5月,时任衡阳市副市长,现任衡阳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的刘正兴在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原核工业415医院)调研时指示珠晖区和南华医院要积极探索医联体试点工作,在全市形成可推广复制的成功经验。同年9月,南华医院与衡阳珠晖区区属7家医疗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全市首个医联体正式成立。
去年,南华医院持续推进与市七县五区、省内外百余家医联体成员单位在技术帮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服务平台、专科医疗和分级诊疗等方面的合作,构建多元化医联体。
目前,全市7家三级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覆盖医疗机构181家(其中覆盖二级医疗机构51家,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130家),建立专科联盟21家。
关键词四 人才和学科
心血管疑难病症诊疗医联体成立。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申报“国家心血管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国家发改委投资1.5亿专项支持医院心血管专业发展。
去年12月1日,衡阳市成立肺病诊疗中心,由市中心医院主导引进的肖湘生教授及其专家团队便是衡阳市委市政府“人才雁阵”战略的一次创新,是招商引“智”工程、引进优秀“医技人才”的重要成果。
人才是强卫健之基,市中心医院高度重视人才队伍与学科建设。制定引进、培养博士研究生管理办法,斥资2000万元引进博士,并以一系列优惠政策狠抓人才培养。
同样,作为衡阳市首家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医疗机构,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引进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及其专家团队在心血管专业域进行了各项合作。其成功申报的“国家心血管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成为湖南省除省会长沙外唯一一家坐落于地市级入选的医院,国家发改委投资1.5亿专项支持医院心血管专业发展。
以“国家心血管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为依托,该院可补齐湖南省省会外优质医疗资源短缺短板,形成以该院为核心的心血管疑难病症诊疗医联体,提升依托单位和联合组建单位的整体科研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帮助建立湖南省有重要影响力的心血管转化医学研究基地、疑难重症诊治中心、心血管介入治疗示范中心及心脏康复中心。同时,建成湖南省省属高校最完备的心血管疾病人才培养体系,成为湖南省区域性心血管疾病专科人才培养中心。
2019年,市卫健系统将从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完善人才引进工作和加强全科医生培养。
关键词五 健康扶贫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送医入户。
从前,老百姓看病被称为“求医”,而现在“送医入户”成了常态。近年来,在衡阳各大基层卫生院里,家庭责任医师签约服务的牌子随处可见。全市共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048个,签约居民246.75万人,其中重点人群167.59万人,签约率分别为33.63%、64.23%;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签约服务覆盖率达100%。
2019年,市卫健工作五大工程之一的“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出全面落实“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将贫困人口大病集中救治病种扩大到27个。进一步做好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低保人员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工作,健全医疗兜底保障机制。
过去一年里,衡阳卫生系统组织对贫困人口患病情况的核准,为贫困人口开展健康检查,全市累计完成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27770户78721人,核准率100%。为符合条件的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重性精神病等慢病患者进行签约服务管理,全市共签约服务68766人,签约率100%。在开展大病集中救治上,落实定定点医院、定诊疗方案、定单病种收费标准、定联动报销,组建大病集中救治专家组,全市共完成大病集中救治49380人次,救治率99.67%。
同时,重点对贫困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贫困群体进行精准帮扶,全市共完成重病兜底救治14586人次,保障率99.22%。严格落实农村贫困人口“三提高、两补贴、一减免、一兜底”综合医疗保障政策,贫困人员100%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极大减轻了贫困人员就医垫资压力。实行联动报销、县域内住院“一站式”结算和县域外就医到参保地医保中心“一站式”受理结算工作。全市2018年共完成县域内住院报销77259人次,报销比例达90.24%,县域内就诊率达93.86%。
关键词六 中医药传承创新
奠基仪式现场。
衡阳市中医医院被纳入“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建设单位”,国家财政拨款一亿资金建设传承创新综合大楼。图为衡阳市中医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在该院大坪举行奠基仪式。
2月20日,衡阳市中医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在该院大坪举行奠基仪式,这预示着衡阳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将有新平台。
2017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计划在全国近600家三甲中医院中遴选100家中医医院予以重点支持,给予1亿元资金补助,重点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中医养生保健与康复、中医诊疗模式创新、中医医疗技术、中药药事服务、人才培养能力、临床科研能力以及信息化等建设。
经省内遴选和全国范围比选,衡阳市中医医院成功入选国家项目储备库,进入全国百强中医院建设序列,纳入“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建设单位”,并获国家财政拨款一亿资金。预计2020年11月将完成建设总面积为35000平方米的传承创新综合大楼。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工作室、治未病中心、中医康复区、中医经典病房、中医综合治疗室、中医医疗技术中心、科研教学中心、博士后流动站、住院规范化培训基地、执业医师考核基地等……项目建成后,市中医院将整合现有资源,更好的发挥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作用,促进衡阳中医药和卫生健康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2月1日,衡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吹响了2019年卫生健康各项工作前进的号角,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一以贯之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健康衡阳”建设目标,更加精准对接群众健康需求,着力破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面提升全市卫生健康工作水平。
来源:红网
作者:谭倩
编辑:于佳丽 实习生:李嫣然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