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寿:低湖田里的“加减法”

来源:红网汉寿站 作者:史明玄 编辑:姜姿 2019-03-26 10:19:24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3月26日讯(汉寿站记者 史明玄)汉寿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很大部分农田为低湖田,粮食生产效益低,当地因地制宜做起“加减法”,发展“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模式,巧妙地实现了经济、生态效益的增加和化肥农药的减量。

春耕时节,在岩汪湖镇陈军堤村500多亩的低湖田里,5台挖掘机正在挥臂作业,平整田块,开挖鳖沟,建设稻鳖生态立体种养基地,月底即可建成投放鳖苗。村支书周小兵告诉记者,稻田里放养鳖以后,就不再使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利用鳖的排泄物作为水稻生长粪肥。鳖不喂饲料,吃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鳖活动过程中翻动稻田土层,促进分解,为水稻的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稻谷和甲鱼由于全程生态化种养,还没产出就备受市场青睐。

岩汪湖镇陈军堤村支书周小兵:“我们积极与湖南农大(联系),请的专家和教授,和我们汉寿的禾田公司,主要是从事稻鳖养殖,禾田公司并且给我们已经交了一个订单农业,就是稻谷以市场价的三倍收购,甲鱼保底价60快,一斤,进行保底,并且每亩,已经打了2000块钱的预付定金。根据专家教授讲的,每亩田(每年)可以创收在6000(元)以上。”

在岩汪湖镇水果山村的千亩稻虾养殖产业基地,村民们一边忙着起虾,一边忙着扩大产业规模。水果山村有水田近万亩,其中低湖田占到了70%。去年5月开始发展稻虾产业,当年就创下了亩平3000余元的产值。由于采取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农户通过土地入股方式,参与到企业的发展中来,让土地生金。对于没有搞稻虾产业的农户,在每亩800元土地租金不变的前提下,来到基地里干活,每天能挣80-100元不等的劳动费。

岩汪湖镇水果山村支书陈喜保:“多次组织到湖北、到南县进行考察,解决我们低湖田,如何创效增收,找到了这个路子,就是说我们一季稻加一季虾的模式,我们去年这里有个别的农户,(亩产值)已经达到了8000到10000块钱。每一个家庭妇女,早上6点起床到你这里进行打工,8点钟以前2个小时基本上在我这里可以赚到80-100块钱,我们现在群众自发的就是说家里的土地啊,低湖田啊,不方便耕作的田,又扩展了2000多亩,所以说我们这里群众对这个稻虾模式还是充满信心,确实看到了希望。”

岩汪湖镇水果山村村民文吉辉:“(去年)搞了3000块钱(一亩),去年我180几亩,今年预计要比去年强一点,今年两边一基地,二基地我们1200-1300多亩了,还有各个农户都开始挖(稻虾基地),有挖几十亩,有挖20亩,50亩的都开始挖。”

汉寿县地处洞庭湖腹地,江河横贯,湖汊密布,有低湖田28万余亩,低湖田种植结构单一,水患频发,排涝费用高,粮食生产效益低。从2014年开始,汉寿县因势利导,引导农民转变思路,调整产业结构,瞄准高效农业,在低湖田区大力推行以水稻生产为本,以稻田生态系统为基,以种植制度创新为魂的“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模式,主要有稻虾共生、稻鸭共生、稻(渔)鱼(泥鳅)共生等生产体系,顺水而作,避灾增收。县里每年拿出200多万元给予(技术)扶持,每年举办培训班50多期,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与6000多农户建立了产销服务联系,着力解决广大农户缺信息、缺技术、缺销路的问题,形成了“政府引导、协会牵头、技术支撑、产业经营、科学开发、品牌营销”的良好发展格局。其中稻虾连作是汉寿县“稻+” 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模式中的主导产业,2016、2017年,汉寿县被评为“全国稻田生态种养绿色高产高效整建制创建示范县”。目前汉寿县已发展稻虾高效共生基地13.4万亩,为农民年增加收入近2.81亿元。截至目前,全县“稻+” 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模式生产面积25万余亩,实现增收近6亿元,每年减少用药用肥20%以上,实现了经济、生态效益上的加法和化肥农药上的减法。

 

来源:红网汉寿站

作者:史明玄

编辑:姜姿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3/26/525851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