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湖南发展日新月异,离不开每一个怀揣梦想的奋斗者。他们心怀爱国之情,听从时代召唤,笃行报国之志,以精湛的专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奋斗,是对祖国最执着的爱”。为展示新时代奋斗者的新风貌新作为,红网时刻新闻即日起开设“爱国情 奋斗者”专栏,刊发全省各行各业佼佼者“怀爱国情、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的故事,合力奏响时代强音。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副院长、湘雅医院眼科主任夏晓波教授。
红网时刻记者 卢欣 长沙报道
1亿,8%,终身不可离。这是与缺血性视网膜疾病相关的关键词:全球糖尿病患者3亿人以上,其中约1亿患者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严重威胁视力,致盲率高达8%。全球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2千万以上,致盲率高达16%。全球1500万早产儿中,约有20万人发展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其中10%患儿致盲。以上这些眼病的共同病理生理特点是视网膜缺血性病变,过程不可逆,且治疗终身不可离。国际上,对它的研究持续了几百年,无数医疗工作者为之奋斗一生。
现在,该疾病的研究有了新突破。近期,《缺血性视网膜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基因治疗的研究》项目获得湖南省医学科技一等奖以及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论文刊登在《美国科学院院报》《美国病理学杂志》等国际知名期刊杂志上,引起了医疗界关注。“疾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新发现,如能以此研究出新的治疗模式,会极大地造福人类。”项目领头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主任夏晓波说。
从4000元开始 他攻克世界难题
缺血性视网膜疾病是什么?夏晓波介绍,由于糖尿病、视网膜静脉栓塞、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影响眼底血液循环,导致处于缺血状态,引起了一系列的损伤,如局部组织缺血坏死、新生血管性病变等,进而眼压升高,导致继发性青光眼,使得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致盲。“这种疾病,致盲率是很高的。”
目前,治愈该疾病主要依靠激光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使用药物多为抗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那都是短暂性的。”夏晓波说,这些国际通用的治疗方法缺陷很明显:价格高昂,在消除缺陷性疾病发生的同时,会损伤视网膜神经元。
这是一个世界难题。之所以沿用这种具有局限性、暂时性的治疗方式,是因为没有彻底地了解它的发病机制和原理。
2002年,夏晓波从美国归来,就职于湘雅医院,着手攻克该世界难题。最初,他是只有4000元科研启动基金的“光杆司令”。
条件虽艰苦,但他还是凭借霸蛮精神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初步研究出了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他发现,导致缺血性视网膜疾病的并非只有唯一因素,而有诸多病因(夏晓波团队发现4个因子)。在此基础上,夏晓波开始研究靶向治疗,寻找特异性更强的药物。
他们发现,除抗VEGF药物,如小干扰RNA、非诺贝特等药物特异性较强,效果更好。而后者,通常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
医生 一生
看诊量超过10万余人次,手术做过上万台,提到眼科医生这个标签,夏晓波有诸多感慨。“与其他科室不同,病人一旦找着你了,就是一辈子跟着你。”夏晓波说,这很“暖心”,也很残酷。
这种依赖,夏晓波有一个很医学的解释:以上这些疾病并发继发性青光眼,导致失明,会影响人体情感功能,继而引起情绪异常,导致很多人有焦虑、抑郁症。“其实我更希望病人治愈后,无所顾忌地离开。”
面对病人的依赖、无助和彷徨,夏晓波决心为他们付出一辈子,也决定与该疾病“死磕”。现在,他再也不是“光杆司令”,研究团队发展到20余人,可谓“兵强马壮”。
都说万事开头难,既然在发病机制研究上有所突破,是不是离治愈疾病不远了?夏晓波笑着说,这得看研究推进的速度。“像抗VEGF药物,从实验研究推向临床应用,便耗时30余年。”
“这将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希望我和团队能参与并见证。”
来源:红网
作者:卢欣
编辑:李丽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