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龙村村貌焕然一新,获得全省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村、县精神文明单位、县创建平安示范村等光荣称号。
红网时刻记者 胡用梅 郴州报道
春风和煦的田野,垄上花开,蜂蝶飞舞,溪水潺潺。飞驰花海的车辆,春耕忙碌的身影,错落有致的房屋,清新整洁的村庄,氤氲在群山的怀抱之中,美若画卷。这片世外桃源,不在梦里,也不在陶渊明的诗意里,就在宜章县梅田镇龙村瑶族村(以下简称龙村)。
今年3月,龙村农田里盛开的油菜花与房屋交相辉映。
谁曾想,危旧房屋散落,垃圾无人清理,煤渣遍布河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龙村以前的真实写照。从“脏、乱、差”到“示范村”的美丽蝶变,龙村做了什么?
龙村集中整治后修建的村中游园。
龙村是宜章县梅田镇第二大村、民族混居第一大村,是由原龙村、水楼下村、荷叶塘村三村合并而成。合村前,水楼下村是软弱涣散村、全镇经济最薄弱村,荷叶塘村是全县有名的信访村,合村后,村内事情多,经费少,村干部不满意,村民有怨气,三天两头组织上访。
如何啃下龙村这块人心散、治安乱、环境差的“硬骨头”,带领村民走出困境,村党总支这个龙头的战斗力是关键。2017年,通过换届选举,新一届的领导班子产生,由此龙村发展的新蓝图也徐徐展开……
龙村村民住宅的新面貌。
“没有是沟通解决不了的问题。”村支书邝素珍坚定地说。合村后,村支两委坚持强带弱,大村带小村,富村带穷村的思路,广泛发动干群沉下身子,走村入户听民声、察民情、解民情,切实把民生实事落到实处、办到群众的心坎上。这样既赢得了民心,又在真走实访中改进党员了干部作风,形成了鱼水情深的党群关系。扶贫干部回忆道,很多干部在走访中,鞋子坏了无数双,笔记本也不知道写了多少本。市领导有次过来调研,见村干部对村民家里情况如数家珍,了如指掌,他很是欣慰,留下一句“龙村我很放心!”
“如何改善龙村人心散、治安乱、环境差的局面?”村支两委给出的答案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农村经济,富裕农民口袋。为此,龙村探索出一条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社联建党组织等模式,把党员聚到服务链上,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确保基层党组织和群众生产生活,产生良性互动的路子。
龙村新建的综合服务中心。
合村后,村支两委将枪头头对准了龙村的环境治理,以洁净乡村为突破,建设生态宜居环境。通过多方筹资,投入近1200多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24个,新设医疗点1个,修建“连心路”和通组断头路10条,维修渠道6000多米,整村安装自来水,接通4个最偏远自然村的有线电视和网络,彻底改善了合并村前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相对薄弱问题。
瑶族村民正兴致勃勃地做糍粑。
为了不让一户贫困户在发展路上掉队,村支两委,积极采取多种帮扶措施,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探索出“支部+帮扶干部+贫困户”“支部+党员能人+贫困户”等多种“帮带”模式,实现党员服务与贫困户抱团发展,整体脱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针对就业需求开展面点、家政、电工等技能培训,受益群众400余人,使贫困户从“要我脱贫”转变成“我要脱贫”。
不仅如此,合村后的龙村实施优化土地资源和林业资源,坚持集体驱动、项目带动、创业拉动共同发力,盘活农村资源。
曾经的龙村煤炭资源丰富,由此催生了一条“黑色经济”带,由此龙村的生态环境不免遭受损害,河水常年污浊不堪,房屋“披”上黑衣裳,而良田则被煤渣占据。新一届班子上任后,精心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探索出一条从地下“黑色经济”转变到地上“绿色经济”的新路子。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养殖,成片种植脐橙、油茶等经济作物,既有效缓解了生态压力,也帮助贫困户就业,拓宽了贫困家庭增收渠道。
对于我国来说,土地是农民生产生存的根本。近些年来,外出务工人数远远多于在家乡务农的人数,导致土地闲置率比较高。村支两委为了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通过不断做思想工作,把龙村公路和龙溪河两边的荒田635亩流转出来承包出去,这不仅促进了贫困户就业增收,村委会每年还增收8万元流转土地管理费。
去年冬季,村委会还 “借鸡生蛋”,村集体投资五六万元,利用暂时闲置的流转土地种一季油菜。望着上百亩的油菜花开得正烂漫,邝素珍自豪地说道,“菜苔不仅可以食用,现在这大片的油菜花还经常有不少游客来观赏呢!”
现在的龙村,经济好了,环境好了,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也高了,“我现在都不想出去跑,待在家乡感觉更舒适。”常年在外跑长途运输的李先生这样说道。
龙村的变化,只是宜章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自2015年以来,宜章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带领全县人民,举全县之力、聚全县之智,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在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上,交出一份美丽答卷。全县实现7.9万人脱贫、80个贫困村出列,全县贫困发生率为0.87%,获得省政府批准整县脱贫。
“脱贫不脱政策,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邝素珍展望未来,接下来,龙村将在继续抓好脱贫攻坚的基础上,争取创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点,乡村振兴发展走在全市前列。
来源:红网
作者:胡用梅
编辑:姜姿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