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评论员
这几天,“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的倡议活动,成为网上网下关注的热点,一些街道、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已开始行动起来,积极投入到这场爱心大合唱。可以说,三湘大地上,一场新的公益扶贫行动已经蓄势待发。
如何把善事办好,把好事办实,让贫困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考验着活动的发起、组织单位,也考验着社会各界人士。
把活动原则确定好,把活动方案设计好,把活动平台搭建好,是搞好“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的基础工程。据了解,活动的几家联合发起单位已经制定完善周密的行动方案,即将下发各地,并以答记者问的方式向社会公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场活动基于自愿的原则,但要实现“积薄而为厚、聚小而为多”,需要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有效组织,开展广泛的社会动员,让更多的人主动参与进来。“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传播身边的好故事,让每一个爱心善举的正能量影响、感染更多的人,就能充分调动起广大湖湘儿女扶贫济困的积极性,形成你追我赶、各展所长的帮扶局面。
调动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需要见微知著的实功,更需要持之以恒的韧劲。这场活动为期两年,时间跨度长、牵涉面广,从一开始就要建立常设机构,形成长效机制,把方案一项一项落实,事情一件一件办好,问题一个一个解决。从收集帮扶对象名册,到引导社会力量有针对性帮扶,到追踪报道先进典型,再到组织观摩、经验交流等,只有将勤勉用心体现于工作的每个环节,才能用两年时间换回一份美好未来,才不会出现“雷声大、雨点小”“前热后冷”“虎头蛇尾”等尴尬。
乐善好施者或许并不期待相应的回报,但制度设计却应当做到“让好人有好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让积极参与社会扶贫的各类主体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受尊重很有必要。例如,对贡献突出的企业或企业家,相关扶贫项目可根据其意愿予以冠名;对帮扶成果显著的单位、团体或个人,可以在各类文明考核、评比表彰中获得加分、优先考虑,让善意受到善待。
心连心、手拉手,户帮户、亲帮亲,是一场旨在动员起全社会力量参与的“爱心众筹”。要建立起完善的保障机制,杜绝爱心传递上的“跑冒滴漏”。只有确保每一份爱意都能真正抵达贫困乡亲的内心,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进而调动起他们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才算是真正帮到点子上,助到关键处,真正为实现脱贫奔小康的宏大目标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周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