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进一步集中反映衡阳市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红网记者深入各县(市、区),采访党政领导,从“聚力改革”“产业创新”“承接产业转移”“振兴实体经济”“脱贫攻坚”“最美县域”“乡村振兴”“生态旅游”等方面看今日衡阳星光璀璨。
红网时刻记者 蒋楠 通讯员 郭华 衡阳报道
近年来,常宁囊括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全国油茶生物产业基地、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全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等众多“国”“省”级荣誉,如今,有色、纺织两大千亿产业集群已逐步成型,油茶和茶叶两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正风生水起。
近日,常宁市委书记刘达祥接受红网记者采访,详细解读常宁市“工业”+“油茶”的发展新路径。
蓬勃发展的常宁。
平安村村民在广场跳绳。吴一龙/摄
两大千亿产业集群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突出工业主打,全力打造有色、纺织两大千亿产业集群,已成为衡阳工业主战场和全省工业重要增长极。”刘达祥介绍,常宁市积极响应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把水口山经开区作为工业的主战场,围绕优势产业集群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推进企业抱团入驻、集群发展。
贯彻产业主导、工业为主理念,常宁市利用矿产优势、地理优势与老工业基地优势,引进铜铅锌基地和湘南纺织基地两大千亿级产业,两大产业各具特色却又相辅相成。
铜铅锌基地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分期实施新建30万吨锌、迁建10万吨电铅及稀贵综合回收系统、改造扩建20万吨铜工程,最终形成“30万吨铜+30万吨锌+10万吨铅”的工业图景。3月20日,主流程全线拉通并成功产出合格析出锌,铅项目完成进度68.79%,今年即可投产。
湘南纺织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建成后,将承接广东沿海的牛仔服饰产业转移,目前,已洽谈330家企业,3月8日,第一批16家入园企业正式签约入驻,今年还将有百余家企业入驻投产。
以产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与这两大千亿产业相配套的大唐华银热电等项目落地,泛亚绿洲、谷道新材料等18家下游企业相继入园。
201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1.9亿元,增长8.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3%,高新技术增加值增长24.3%,常宁市工业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走得稳健。
油茶成富民大产业。
打造“中国油茶产业第一县”
“油茶是常宁百姓的‘致富果’。”说起发展油茶产业,刘达祥信心满怀,他介绍,2018年,常宁市产茶油1.14万吨,产值达23.9亿元,油茶产业已成为常宁的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
常宁市发展油茶历史悠久,目前已成功创建全国油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油茶示范林基地试点县、全国首个森林经营认证(CFCC)县(市)、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县(市)。“常宁茶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常宁市如何系统发展油茶产业,刘达祥介绍,“我们主要走规模化、多元化、标准化、融合化四大路径。”
常宁市始终围绕打造“中国油茶产业第一县”的目标,落实衡阳“油茶九条”,设立油茶产业发展基金,组建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开展林地流转、交易和抵押贷款,累计发放油茶林权抵押贷款1亿元。
同时,推行专业合作联社、“公司+农户”、大户承包经营、专业合作社经营、返承包等五种发展模式,发展21家规模油茶开发企业、30多家专业合作社、350多家种植大户,带动近10万林农发展油茶产业。
近年来,常宁市共流转林地48.7万亩,低改垦复油茶林35万亩,新造高产油茶林30万亩,S320线百里油茶产业带和衡桂高速百里油茶走廊已初具规模。
最重要的是,常宁市把油茶产业与生态建设、全域旅游等深度融合。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按贫困户户平不少于1亩的标准,投入1100万元种植油茶,油茶果成为脱贫金果,以产业兴旺撬动乡村振兴。
面对镜头,刘达祥说出自己心中的期望,“力争到2025年,油茶产业完成建成一个百万亩高产基地、作响一个公用品牌、建成一个专业化交易市场、扶持一家企业上市、实现一百亿元年产值的目标。”
来源:红网
作者:蒋楠 郭华
编辑:张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