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将自己一栋私房改造成公益服务基地 14年来他累计捐献逾400万元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匡春林 周辉霞 编辑:李丽 2019-04-05 10:56:22
时刻新闻
—分享—

  在小蜜蜂志愿者协会的服务基地里,杨士泉和同伴们为更多人送去温暖和关爱。图为基地的温暖角,专为环卫工人而设。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辉霞 摄

在小蜜蜂志愿者协会的服务基地里,杨士泉和同伴们为更多人送去温暖和关爱。图为基地的温暖角,专为环卫工人而设。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辉霞 摄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匡春林 周辉霞

杨士泉是长沙市首届“雷锋传人 长沙榜样”荣誉称号的十名获评者之一。

杨士泉不是什么大企业家,却做志愿服务“上瘾”。十余年来,他个人累计捐献资金400余万元。自家一栋6层楼房被改造为志愿服务平台,不仅每年要损失数十万元的租赁收入,每月还要自掏腰包逾2万元,聘专人管理运营。有人不理解,说他傻。这是为什么?

杨士泉只是普通百姓,安生过日子,原本吃穿不愁。但他总想着怎样将身边村民的“麻将风”改为“学习风”,环卫工人冷了热了该到哪儿歇个脚,贫困孩子应该怎么上好学……他这么热心“管闲事”又是为哪般?

为寻访榜样成长轨迹,近日,在天心区暮云街道高云安置小区,那栋6层楼高、挂着黄褐色相间的“小蜜蜂志愿者协会”招牌的地方,记者找到了杨士泉。

流浪少年萌生公益梦,生活有起色忙圆梦

“上个月,我们共组织、参加了21场志愿服务活动。”杨士泉的话头从他和同伴们3月的学雷锋活动开始。

协会所在的暮云街道高云安置小区于杨士泉而言,早已不仅仅是家在的地方,更是充满快乐、满足的“精神家园”。

杨士泉回忆,当年14岁的他从河南流浪到长沙,睡过桥洞,当过搬运工,拖过板车,卖过油条包子。但每每遇到困境,总有热心温暖的长沙人,伸出关爱的手,温暖他这个异乡的孩子。

“‘给你两块钱,快去坐车吧’‘冷不冷,这床被子拿着’……一路上,有无数双手拉着我,指导我学习,教我技术,帮助我成长。”杨士泉说,他当时就想,有一天,他也要像这些长沙好人一样,去帮助别人。

在长沙,杨士泉遇到了贤惠的妻子,有了可爱的孩子,从此将根扎在了“第二故乡”。他承包了电镀加工车间,组织工友成立了建筑施工队,有了自己的一番天地和作为。

日子越来越好,杨士泉觉得,自己有能力去兑现当年内心的那个承诺,去反哺这个温暖他的城市了。2005年,他对妻子说:“我想拿出200万元,每年奉献社会20万元,先做10年看看。”妻子举双手赞成。

志愿服务从身边做起,安置小区告别麻将声

杨士泉居住的暮云镇高云村(当时隶属长沙县)属于开发安置小区,村民腰包鼓起来了,打麻将、赌钱的人也多了,流连游戏机前的孩子更是没人管。

杨士泉自掏腰包开办了当时长沙县第一个“村民图书室”,自费购买了一批乐器、服装和道具,组织村组的妇女、老人们,在村里的小广场扭起秧歌、打起腰鼓、跳起广场舞。

“在定王台书市,我一口气买了8万元的书。”他回忆,这近万册图书都是一本本精心挑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家门口的新变化,悄然带动了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每天,“村民图书室”里人头攒动。200余村民则化身“文艺队员”,曾经麻将声声的安置小区里,书声琅琅,音乐声声。

如今,当初的“村民图书馆”,成为了长沙市图书馆“小蜜蜂分馆”,藏书已逾两万册。这里还衍生出禁毒角、温暖角等,成为公共设施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也成为小学生学雷锋实践基地。仅去年,图书馆接待读者达43000人次。

在三楼,一个全新的“四点半课堂”已修葺一新,成为附近的孩子放学后学习、活动的“乐园”。

志愿文化春风化雨,众人接力共走公益路

从2005年起,“小蜜蜂”的公益路越走越宽。当年,杨士泉正式注册成立“小蜜蜂志愿者协会”。

以高云文体活动中心为基地,杨士泉将自住房6层悉数用于公益。在这里,有只送不卖的“雷锋超市”,有免费借阅的“爱心图书馆”,有关注未成年人成长的“彩虹课堂”“四点半课堂”,并建立了“认领微心愿,温暖身边人”的公益网络平台。

多年来,这里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从他和家人、朋友,到不断有人加入,发展至今,已成为有2000余人参加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专业化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社会组织。开展了数百场次的志愿服务,帮扶了上千名孩子和老人。

一路走来,杨士泉用自己的行为感动别人,也常常被别人感动。

协会志愿者邹俊杰身有残疾,感动于杨士泉为他盖的温暖新家和热心援助,他用多本无偿献血证,来展示“我会尽己所能学习雷锋、奉献社会”。

“杨叔叔,我和刘洋要到‘小蜜蜂’来当志愿者。”受到杨士泉多年资助的娄底新化奉家镇贫困学子张庆娟,去年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迫不及待在电话里告诉杨士泉自己的心愿。

高一时,一直接受杨士泉资助的张庆娟主动发来短信,希望将自己接受资助的机会“让”给班上另一位品学兼优但家庭贫困的同学刘洋。被深深感动的杨士泉和小蜜蜂同伴们,决定“两个孩子的学费,一个都不能少”。两个孩子很争气,去年都考入了大学。

从2018年暑假开始至今,懂事的张庆娟和刘洋只要有空,就会来这里开展志愿服务。“我们就是‘小蜜蜂’种下的种子。”已是湖南农业大学大一学生的刘洋,在学校发起微心愿认领活动,组织志愿者团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杨士泉用“小蜜蜂”形象作为自己志愿服务团队的符号,他希望,每一位志愿者像采蜜的蜜蜂一样,立足本职岗位,尽己所能担当社会责任,传播志愿服务文化。在小蜜蜂志愿者协会,每一个“小蜜蜂”都用不同方式,尽最大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截至目前,协会所奉献的爱心资金已逾600万元,杨士泉个人累计捐献资金400余万元。

“志愿者杨士泉”,这是他的微信号,也是他认定的“一生的事业”。他说,欢迎加微信,欢迎更多的“小蜜蜂”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榜样名片

杨士泉,男,47岁,长沙市小蜜蜂志愿者协会会长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匡春林 周辉霞

编辑:李丽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