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湖区教育生态圈交流现场。
金庭学校阅读节活动。
富强学校禁毒宣传。
雨湖区民办学校汇演。
红网时刻4月22日讯(雨湖站记者 王梓任)教育,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近年来,湘潭雨湖区委、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教育管理,雨湖区高标准、高质量实现了“教育强区”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首创教育生态圈模式,打破了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壁垒,推动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雨湖区是一个老城区,教育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特别是2011年湘潭实施区划调整,把原属湘潭县的响塘镇、姜畲镇行政区域划入雨湖区,使雨湖区成为典型的城乡二元地区:农村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60%,农村学校占全区中小学校的60%,农村学校教师占全区在职教师的48.5%。
据介绍,当时鹤岭镇中心学校当时只有一个音乐教师,姜畲镇中心学校则一个没有。每个乡镇只有一个或两个美术教师,英语教师合格率只有10%多一点,并且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在各校都普遍存在,陈蒲学校等几所学校的教师平均年龄甚至上了50岁。
针对严峻形势,2012年底雨湖区依据“统筹规划、强校引领、公平共享、就近划分”的原则,将区域内54所中小学划分成强校、薄弱学校、农村学校三类,由1所强校为主导校,与1所近郊薄弱学校、2至3所农村学校结成合作共同体,建立了8个小学教育生态圈、3个初中教育生态圈,让教育要素在圈内、圈外合理流动。
为改善全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从2008年至2015年,雨湖区共投入17620万元,新建校舍28886㎡,维修校舍132486㎡,全面消除D、C级危房,新修运动场64560㎡,新增绿化21095㎡,新增土地64993㎡,全区学校达到湖南省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标准。2014年开始,雨湖区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工作,将改薄和标准化建设有效结合,纳入政府重点工程,计划总投资3.5亿元,通过7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目标。
为鼓励城乡教师互相流动,雨湖区政府每年拨付教育生态圈基本运行经费120万元。同时,出台了《雨湖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6-2020)实施办法》,落实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实施乡村教师定期体检制度,建设乡村教师周转房163套,投入资金1400万元,让生态圈中交流的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正是这一系列措施,激活了雨湖区教师队伍建设活力。雨湖区农村教师获奖人次由2011年的161人次增加至2017年的462人次;农村学校科研课题实现零的突破,15个课题在市级立项,3个课题在省级立项。
“近8年来,鹤岭镇中心校先后通过招聘、公费师范生分配等途径,引进青年教师80多人,分配到鹤岭镇的15所中小学、1所公办幼儿园任教。”鹤岭镇中心校校长刘志宇介绍,这批青年教师急需通过培训,树立岗位责任意识,提升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尽快实现教学技能达标。为此,2018年,雨湖区创新推出“四点课堂”帮助农村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到目前为止,雨湖区“四点课堂”已组织了9次集中培训。通过名师个人成长经历分享、专题讲座、“为未来而学”校长赛课教学观摩活动、教育心理学讲座、音乐小课堂、课堂教学专题讲座、教师普通话训练、“以小课题促专业发展”讲座、书法讲座等多种形式,让参训教师在教学技能上全部达标,在个人专业成长方面也进步显著。
来源:红网
作者:王梓任
编辑:吴思静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