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绥宁“三边种植”初见成效 老李家12亩荒地绿起来了!

来源:红网 作者:罗学尧 向云峰 编辑:廖浩宇 2019-04-27 21:01:28
时刻新闻
—分享—

李荣周看向身后当年养猪场的“残垣断壁”,百感交集。

当年的养猪场,如今的油茶林,李荣周身后的12亩地上,共计种植了500株油茶苗。

红网时刻4月27日讯(记者 罗学尧 通讯员 向云峰)在苗族“四八”姑娘节即将来临之际,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喜讯传来。4月16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认定邵阳市绥宁县符合贫困县退出条件,绥宁县正式脱贫摘帽。

然而,绥宁县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旅游扶贫等组合拳还在继续发挥能量。作为极具绥宁本地特色之一的扶贫项目,于今年初开始施行的“三边种植”政策,结合绥宁本地情况,实现了人与生态的共赢。近日,记者走进绥宁县关峡苗族乡关峡村,认真聆听村民口中关于“三边种植”的那些事儿。

12亩猪舍没人租 李家断了经济来源

2019年年初,为巩固脱贫成果,打赢扶贫攻坚战,绥宁县出台政策,鼓励人民群众开发利用屋边、院落边、山边“三边”零散土地种植油茶和青钱柳,助推两大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关峡苗族乡关峡村村民李荣周便是首批油茶种植户、三边种植受惠者。

时光倒回20年,上世纪90年代末,李荣周一家,虽说不上富裕,但靠着将自家位于县道旁的12亩地出租给养猪场,加上夫妻二人在广东打工的收入家里日子过得也还安逸。

老李是1962年人,90年代的“下海潮流”,让他带着妻子一道离开绥宁,踏上了背井离乡的打工旅程。辗转佛山、东莞、惠州等地,进过厂、当过保安。在2014年的一次事故中,李荣周手脚受伤,落下残疾,从此无法做重活,只得返乡。

祸不单行,2015年,养猪场因经营不善破产被县里企业收购,租赁协议被迫中断,12亩肥地因此荒废,李荣周家里突然断了来源。

“多亏三边好政策,我的12亩荒地又能创收了!”

眼前破败不堪的废弃猪舍,身后一株株绿意盎然的油茶,关峡苗族乡关峡村村民李荣周内心感慨万千。

“年初,村支书上门告诉我县里推出了‘三边种植’政策,让我去林业站免费领取油茶苗。地荒着也是荒着,为了响应鼓励和号召,我带着老婆孩子就去领苗。”原本弃置的12亩荒地,平整之后种满了油茶幼苗,这是村里规模最大的一片油茶种植点,光是幼苗李荣周就领了整整500株。

抱着反正是免费的茶苗,不仅能创收,又能改善县道两侧环境,还能保护河流两岸水土的想法,李荣周积极响应了“三边”种植号召。原以为只是种苗这般简单,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林业站不仅派出技术员上门实地指导种植,村里干部还协助打通了油茶的收购途径,解决了油茶怎么种、卖去哪儿的问题。

“县里贵太太油茶厂统一收购,按我家种植面积算,收入会比较可观!按照前期每亩量产200斤,每斤收购2.5元算,每次产果至少能有6000元的利润,进入盛产期后,亩产量将暴增至1000斤。多亏了‘三边’好政策,我那12亩荒地又能创收了!”李荣周说。

220万株幼苗被“收养” 下阶段全力打通销路实现增收

自2019年初,绥宁“三边”种植政策实施以来,根据每户家庭情况免费发放茶油、青钱柳幼苗共220余万株,成功铺开至山前屋后。油茶和青钱柳是绥宁县内最具代表力的特产,由油茶、青钱柳衍生而出的产业链提供了不少岗位。

如今,尽管幼苗尚未成熟结果,但绥宁县政府的扶贫系列举措,为“三边”种植打通了身体脉络,让村民们感到收入可期。废弃已久的荒地变废为宝,绥宁的老乡们乐开了花。

邵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绥宁县县委书记唐渊向红网记者表示:“我们下阶段将致力于为每户三边种植家庭疏通销路,让油茶、青钱柳等绥宁特产在老百姓手中成为绿色财富,实现增收目标,巩固脱贫成果。”下阶段,绥宁将把三边种植政策贯彻实施下去,全面关注首个创收周期内可能出现的问题。

来源:红网

作者:罗学尧 向云峰

编辑:廖浩宇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4/27/539518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