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湖南发展日新月异,离不开每一个怀揣梦想的奋斗者。他们心怀爱国之情,听从时代召唤,笃行报国之志,以精湛的专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奋斗,是对祖国最执着的爱”。为展示新时代奋斗者的新风貌新作为,红网时刻新闻即日起开设“爱国情奋斗者”专栏,刊发全省各行各业佼佼者“怀爱国情、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的故事,合力奏响时代强音。
中南大学副校长、湘雅医院皮肤科教授陈翔。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艳 通讯员 喻洁 长沙报道
有一种雪花与浪漫无缘,那便是银屑病人身上去之不尽的皮屑。
银屑病是人类十大顽症之一,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慢性炎症性疾病。在中国有超过750万人,因为皮肤表皮角质细胞过度增殖,长年“雪花纷飞“。自卑的他们,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就像装在套子里的人。
为了帮这个群体“解套”,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专门成立皮肤肿瘤与银屑病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带头人是中南大学副校长、一级主任医师陈翔。自从2001年在国际上率先探明CD147分子在皮肤黑素瘤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来,陈翔与CD147“较量”了20年。他不断攻克科学难题,带领团队从发病机制研究、遗传药理研究,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临床研究,涉及银屑病、黑素瘤等皮肤“顽疾”。扎进皮肤医学研究的20年多里,越来越多的荣誉被镶嵌在陈翔的履历中,包括成为中国皮肤科领域第一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019年3月,一场特殊的治疗在湘雅医院进行。由陈翔牵头,朱武教授、匡叶红副教授等主导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银屑病”临床研究完成首次细胞输注治疗,这意味着湘雅医院皮肤科为银屑病治疗开辟了崭新的医疗新技术。4月26日,时刻新闻记者对话陈翔,了解他和团队背后的故事。
学医是梦想,逐梦却不易
问:学医很难,学制比别人长,课程比别人多,书本比别人厚,玩的比别人少,睡的比别人晚。您当初为什么选择学医,是儿时的梦想吗?
陈翔:我的父母都是医生,母亲在社区和工厂做过多年医务工作,他们很忙,但我觉得穿着白大褂的他们很酷。很巧的是,我儿时生活的地方是长沙一条叫药王街的小巷,相传孙思邈晚年定居此地,后来百姓为纪念他专门修建了一座药王庙。现在想来,从小听着“药王”的故事长大,家里又有两个医生,感觉学医是我自然而然的梦想。所以,高中毕业后我报考了湖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陈翔,既然选择当医生,那就要脚踏实地和细心严谨。” 这是我母亲一直叮嘱我的话,我铭记于心。学医是辛苦的,但人一有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后来我考上湘雅二医院皮肤科研究生,师从文海泉教授。2001年我成为湘雅皮肤科的一名医生。
湘雅是中国近百年来医学名家、教授名医的摇篮。湘雅校训是“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邃必专”,在这里,我更加坚定了我的从医之路。
“出走”为学习,回来是责任
问:当时能在湘雅当医生,其实已经很牛了,您为什么中途选择去日本留学。听说您日本的博导一再邀请您留下来。
陈翔:选择去日本读博,源于一次中日皮肤科医师大会交流,得知了日本皮肤科学界的科研和临床情况,我感到了差距。所以,当世界著名的皮肤病和皮肤病理学家,鹿大皮肤科神崎保教授发出博士入学邀请时,我的想法就是学人所长。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艰难的抉择。
去之前我完全不懂日文,完全凭借“自然语言环境”和“霸得蛮”的劲头学会说日语,后来,我很高兴有能力作为志愿者担当长沙和鹿儿岛姊妹城市交流活动的翻译工作。
在日本,临床学科有着非常严谨的医疗和科研体系,等级森严。我从实验室最基础的病理切片、免疫组化、免疫电镜等技术学起,再到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等医学领域的实验方法,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2001年,我获得提前毕业资格,荣获了当年日本研究皮肤科学会外籍皮肤科医师奖。确实,博士毕业后导师挽留我留在日本继续做科研或者推荐我去美国NIH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但在这个事情上我没有犹豫,因为出发前我就清楚我自己的目标:出国是拓宽视野,回来则尽忠尽责。当我回国走出黄花机场时,母亲看着我就哭了——当时的我头发老长,人也瘦了一大圈,作为母亲她觉得我在异国他乡吃了苦,但我知道,这3年半的时间是值得的,
因为正是这段求学,我开始全方位了解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CD147的功能。所以,我回来的第一件事,便是组建团队开始全面研究CD147在多种皮肤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和抑制途径。
日前,由陈翔牵头,朱武教授、匡叶红副教授等主导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银屑病”临床研究启动。
研究CD147,并与之“较量”
问:从博士阶段算起,您带领团队研究CD147已有20年的时间了,这是一场怎样的较量,想请您详细介绍一下CD147。
陈翔:虽然CD147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发现了,但当时尤其是国内,大家对它的各种作用机理了解得还很少。
CD147是广泛存在于细胞膜表面的一种跨膜糖蛋白分子,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一员。正常情况下,CD147分子广泛表达于身体各部分的组织,但其表达程度一般较低。然而,在多种肿瘤当中,CD147分子常常会被激活并过表达。而且CD147通过多种机制可以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在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它就是一个有着邪恶象征的“潜伏者”,我们的任务是要它“改邪归正”。所以,从2001年起,湘雅皮肤科团队一直在攻克这道难题。2003年,课题组通过当时刚刚兴起的RNA干扰技术和SCID鼠动物模型,证实了CD147快速增长,直接导致了恶性黑素瘤癌细胞的增长和迅速扩散,也是导致其他皮肤恶性肿瘤以及银屑病等皮肤病的关键因素。这项研究成果在世界一流的Cancer Research杂志发表。也正是这篇论文,奠定了当年湘雅医院在中国皮肤科学界的影响,也奠定了这些年轻医生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
2017年,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肿瘤工作组成立,中陈翔教授当选为首任组长。
医患是战友,疾病是敌人
问:孙思邈在《大医精诚》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请问您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放眼当下,我们该如何正确的处理医患关系。
陈翔:研究皮肤疾病的20年,不管是科研还是临床,是和病友同命运共患难的20年。在湘雅医院三楼皮肤科科室里,每天都有来来往往的银屑病患者或家属,他们行色匆匆,为皮肤康复奔波。患有银屑病的患者一般都有自卑情绪,因为皮肤表皮角质细胞过度增殖,长年皮屑纷飞。他们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就像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个群体的数量在中国超过了700万。
我把他们看成战友和朋友,我们共同的敌人就是皮肤病。其实银屑病并不是很多人误解的传染病,为了让患者勇敢地走出那层笼罩在身上的套子,拥抱一个沐浴在阳光下的人生,我会尝试鼓励他们通过科学有效的诊治和积极乐观的心态战胜疾病。同时我也希望,社会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因为背负着患者太多期待,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创新。
在今年3月初进行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银屑病”输注治疗中,多名病友非常配合。因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目前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制备技术已成熟,临床前安全性探索已基本清晰,我们正在等待治疗进展,希望和战友们一起努力,战胜“顽疾”。
除了治病救人,医生要养成科研习惯
问:很多年轻医生都遇到了一个困局,治病救人和科研无法同时兼顾。而这些年来,您一直带领团队做科研,又需要坐诊看病,请问您怎样看待临床和科研的关系,又是如何平衡的。
陈翔:确实,入实验室进行分子生物学或者细胞生物学实验较为耗时间,有些实验完成一次的过程可能需要几天,甚至几周,一般实验都经历多次失败或者重复,耗费大量的精力。但个人医学经验及临床技能的高超,如果没有经过科学方法验证,可能含金量得不到保障,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推广。
回国之初的2001年,湘雅皮肤科科研没有钱、没有人、没有场地,但包括李吉、粟娟、匡叶红和林静等一批年轻医生和研究生苦心钻研,我们团队很快拿下与有关CD147分子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后来,团队继续攻克难题,并在国内实验条件下明确了在多种皮肤肿瘤血管新生、糖酵解以及多药耐药等肿瘤进展环节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和可能抑制途径。早年的这批学生也成长了,目前都是不同领域国内皮肤科学界公认的优秀青年人才,获得了青年长江学者、湖湘青年英才和升华猎英计划等多种人才计划的支持。
今年3月,我们申报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银屑病”临床研究便是科研应用于临床的最佳诠释。作为湖南省首个获得国家备案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全国范围内银屑病干细胞治疗领域三个临床研究之一,2019年年初完成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银屑病”输注治疗,代表中国银屑病的干细胞临床研究领域有了新的突破。
所以我想说,作为新时代医务工作者,无论哪级医院,哪级医生从可以从手边的资料、从临床中小的问题开始,锻炼科研思维,形成科研习惯。科研并不在于一定要发多少论文,而是要有一个大的情怀,真正做出一些成果,为我们广大人民的健康服务。
“互联网+”的意义在于传帮带扶
问:自2013年起,湘雅医院探索“互联网+”和医疗大数据在皮肤科中的应用,请问初衷是什么,目前效果怎样。
陈翔:在基层,与骨科、心血管、神经内外科等科室相比,皮肤病科室显得“落寞”许多。就湖南而言,全省注册登记的皮肤科医生却仅1000余人。加上优质医疗资源分布失衡,基层医疗机构几乎没有皮肤科医生。学科建设发展前路漫漫,我们皮肤学人任重道远。所以,湘雅医院开始探索“互联网+医疗”模式来破局。
自2013年起,湘雅医院探索“互联网+”和医疗大数据在皮肤科中的应用,目前已成功打造“湘雅皮肤健康与疾病智能化医联体平台”,为全国第一个集临床科研教育科普一体化的综合性的皮肤病专科医联体平台。在该平台的基础上,湘雅医院(皮肤病)互联网医院正式启动,湖南省皮肤健康精准扶贫推进计划也同时启动,通过基层医师培训、远程会诊等提升全省皮肤科诊疗水平,远程医疗协作医院达到618家。
这些创新思维,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黄凯是2017级硕士研究生,他组建团队打造了“雅肤—皮肤健康与疾病智能诊疗医联体平台”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表现不错,如今,这个智能平台已有500余名皮肤科专科医生加入,同时与9所国际顶尖皮肤科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个必须为年轻人点赞。
作为中南大学人才强校战略,“升华学者计划”吸引了大批中青年杰出人才,彭聪便是其中的特聘教授之一,如今已成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他主要负责黑色素基础研究研究。特别高兴的是,李捷、简丹、印明柱、黄波、刘洪、沈敏学和赵爽等一大批培养和引进的青年人才在学科支撑下茁壮成长,在转化医学、医工结合、公共卫生和基础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科建设后继有人。
我也在不断向年轻人学习,尝试开通网络直播、开创微信公众号等,希望借助新媒体平台实现皮肤健康科普宣教。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学校和医院多年来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也一定会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和贡献。
来源:红网
作者:杨艳 喻洁
编辑:马丽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