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5月13日讯(醴陵站通讯员张洁 邓立平 吴亚娟)“曾经,家在我的心里没有了记忆,在我的心里全是恐惧和悲伤。直到后来,我遇到了书院社区的叔叔阿姨,我才感觉到我有人关心,发现这个世界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糟。现在,我也有家了,书院社区就是我的家,我喜欢这个家,一个充满爱心的家……5月9日,醴陵仙岳山街道书院社区书记朱龙燕看到辖区17岁贫困少女文英丹写的情真意切的“家书”,笑意浮在了脸上,连连感慨:“社区叛逆的‘女儿’终于长大了。”
娟秀的字迹,对世界满满的热爱,从文英丹的“家书” 中跃然而出。阳光、积极、明媚的少女时光,是一首清新的诗。可在4年前,这个社区叛逆的“女儿”,却让书院工作人员操透了心。4年的时间,他们用“爱”接力,终于融化了这块“坚冰”,而文英丹写给社区的21封“家书”,见证了她的心路历程。
13岁时无家可归,社区专门为她布置一间房
虽然已经时隔4年,已经调离书院社区的工作人员朱丹萍却清楚地记得她第一次见到文英丹的情景:“长长的黄色头发遮住了脸,耷拉着眼睛玩手机,随你怎么和她交谈,都不理,不回答任何一句话。”
2015年2月26日,刚到书院社区工作的朱丹萍接到了一个棘手的任务,去派出所接回辖区内的流浪儿童文英丹,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个13岁的孩子,却“怎么拖都不肯走一步”。
从民警的口中,朱丹萍知道了文英丹的不幸经历。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在其出生不久后就离家出走,而父亲文秋生无一技之长,经常酗酒,小丹从7岁开始就因不能忍受父亲经常把她单独锁在家里而离家出走,小小年纪就四处流浪到深圳、广州等地。在她12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她从此无家可归。
一股怜爱之情油然而生,朱丹萍耐心地陪伴她到深夜一点,终于说服了她回到社区。第二天,朱丹萍给她买了新的衣服、鞋子,并带她去剪头发。可文英丹却始终无动于衷,仿佛这个世界与她没有半点关系,见人也从不打招呼。为了方便照顾她,社区专门在二楼给她布置了一间房,每天为她做饭,妥善照顾她的生活起居。2016年,将文英丹识别为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大帮扶力度。为了让她接受正规教育,社区工作人员还多方斜接,联系好一所湖南全托寄宿学校。
送她去学校的路上,这个“冰”一样的女孩终于留下了一行眼泪:“朱阿姨,我舍不得你们。”
“朱丹萍阿姨,您寄给我的信和衣服我都收到了。谢谢你们一直对我的照顾,我想你们,想社区的叔叔阿姨……”2016年5月,朱丹萍收到了文英丹的第一封信,字迹潦草,或许她当时的心情也是百感交集。
不适应学校生活,“叛逆”女儿逃回“家”
“丁阿姨,我以后会在学校好好学习,您腰疼要好好休息,我会好好的,不再让你们操心了,请替我向书院社区所有的叔叔阿姨说声辛苦了。”2018年8月,书院社区工作人员丁艳红收到文英丹的信,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2016年7月,朱丹萍调离了书院社区,文英丹的帮扶责任人变成了社区工作人员丁艳红和廖海燕。她们俩经常去学校看望文英丹,并代表社区每个月给她寄去生活费和学习用品,还加了她班主任老师和教练的微信,经常了解她的生活和思想状况。
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子,加上极度缺少安全感,叛逆都比别人来得更猛烈一些。2018年5月,丁艳红收到老师的反馈,文英丹上课经常不听讲,要她做作业,她就在试卷上乱涂乱画。心急如焚的丁艳红经常给她写信,鼓励她树立生活的信心,却收效甚微。
2018年6月的一天,文英丹从学校逃回了社区的“家”。
见到社区“女儿”回来了,社区工作人员并没有粗暴地责备,了解她逃回社区的原因,是因为觉得学校管理非常严格,而体能训练又太累,于是和她反复地谈心,带她去超市买她喜欢吃的零食, 讲人生靠奋斗改变命运的道理,经过一个星期的开导,文英丹同意返回学校。社区专门安排人护送,社区书记朱龙燕还和学校老师进行了深度沟通,拜托他们从各方面对文英丹多关心、多照顾。
爱心帮扶路上,开出了一朵美丽的花
“没有你们的照顾,就没有今天的我,我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成为一个对社会优秀的人。明天就是元宵节了,祝你们元宵节快乐哦!”这是文英丹在今年2月18日写给书院社区工作人员的信,落款还画了一个笑脸。
这世间,或许只有爱,能融化心上的“坚冰”。
“我感受到了她们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找到了亲情,也有了奋斗的动力。”利落地黑色短发,合身地运动装,配上明媚的笑脸,文英丹就像换了一个人。
现在的她,在学校刻苦训练,努力学习,交了很多朋友,活出了自己的精彩,获得学校的“三好学生”称号,并在学校组织的书法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在2019年湖南教育电视台少儿春节联欢晚会演出中,文英丹参加“花儿朵朵向太阳”节目表演,获得“优秀小演员”奖。
现在,在书院社区,除了文英丹写的21封“家书”,还有她的一叠奖状,“家”里小心地珍藏着“女儿”一点一滴地进步,期待她开成一朵愈发美丽的花。
来源:醴陵市扶贫办
作者:张洁,邓立平,吴亚娟
编辑:谢羽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