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邵阳县福林村转型记:矿山变青山 吃上“旅游饭”

来源:红网 作者:张金东 编辑:李娟 2019-05-16 17:56:43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190515220413.jpg

邵阳县福林村转型记:矿山变青山 吃上“旅游饭”

红网时刻记者 张金东 通讯员 吴智睿 邵阳县报道

“快看,这棵树上的花好看,帮我拍一张。”

雨后天晴,邵阳县蔡桥乡福林村的果木基地,正值柚子树花开季,游客们拍照合影,尽情享受着田园里的“诗和远方”。

但很少有人知道,就在几年前,这个山青水绿的果园,还是一个机声隆隆、尘灰漫天的煤矿。蜕变的背后,是一个产煤村由“黑”变绿、新靠山吃山的转型故事。

产煤村由“黑”变绿

在邵阳县,说起福林村,可能没有几个人不知道。

福林村以前是邵阳县的重点产煤村,鼎盛时期全村有大大小小的煤矿200多个,吸纳了当地大量劳动力,也为地方贡献了源源不断的财税收入。

随着长期煤炭开采,日积月累的负面效应逐步凸显:房屋开裂,田、塘下沉,安全事故频发,让人触目惊心。更令人不安的是,在矿上打工的工人有的还得了尘肺病。

“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频发的矿难和趋严的环保政策让福林村开启了转型探索之路。彼时的邵阳县正掀起了一场煤矿整治风暴。

转型,往哪转?怎么转?还是要结合村里的实际做文章。

2008年,吕会龙当选村支部书记。福林村别的资源没有,农田不多,煤炭关停,有的只是山、林。俗话说靠山吃山,但不能是传统的“吃法”,需要换一条思路。

经过多次外地考察后,吕会龙决定带领村民种植特色水果和苗木,走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可转型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村里陆续种植脐橙100亩和黄桃560亩,2008年一场冰灾把还没长成的脐橙树全部冻死,2009年黄桃又遭了桃蛀螟的虫害,损失惨重。

连续的挫折让吕会龙意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他掏出真金白银送村民去学技术,学知识。

“在安江农校培训两次,在湖南农大也上了培训班,他都很支持。”已经成为果园基地技术骨干的刘小蛾,回忆起当初,仍很佩服吕会龙的眼光和魄力。

有了技术的加持,困扰村里的果园难题迎刃而解。

DSC_0648_wps图片.JPG

废弃矿区厂房改造而成的生态园。

矿区吃上“旅游饭”

2010年,福林村在湖南省农科院专家团队指导下,开始种植本土培育的优质柚子品种——福林香柚。福林香柚果肉多、水分足、口感纯、营养价值高,3-5年可挂果,2015年获“湖南省优质水果奖”。

如今,福林香柚已经成了村里的脱贫支柱产业,之前种植的326亩柚子树已经陆续挂果,今年又带动村民扩种了400亩。

此外,村里还种植了楠木、银杏等苗木80多万株,放眼望去,昔日光秃秃的山坡如今已变成郁郁葱葱的果园、苗木基地,乡村“颜值”大为提升。

有了“颜值”,自然不乏人爱。

遍野的绿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纷至沓来,尽享田园风光。福林村顺势发展起了旅游观光,成立专门公司,开发了福林生态农庄。

沿着山路盘旋,来到一排修葺粉白的房子前,正是福林生态园。附近慕名而来的游客们正在享用地道的农家美食。

山庄负责人指着房子说,山庄所处的位置以前就是一个煤矿,餐厅曾经是煤矿的办公场所和工人宿舍,村里生态游逐渐发展起来后,将它改建成了现在的农庄,可同时接待20桌游客,今年五一小长假最多时一天接待了30桌、200多人。

距离餐厅不远处,记者看到了一个废弃的矿洞,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福林村相关负责人说,正考虑将矿洞打造成工业旅游的体验地。

为更好发展产业带动乡村旅游,村里引进了6家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解决了126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其中有36人是贫困户),每人的年收入可达两万多元,多的可达4万多元/年,实现了产业发展的目标,也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昔日矿山变青山,矿区变景区。如今的福林人,对“靠山吃山”有了更透彻的理解,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而福林的绿水青山,也正在变成当地百姓的“金山银山”。

来源:红网

作者:张金东

编辑:李娟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5/16/551660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