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博风帆劲,湖湘文化远航疾。
5月20日,在参展参会嘉宾满载而归中,在现场观众热情洋溢的目光里,为期五天的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圆满落幕。
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大型文化产业展会,这届深圳文博会又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万商云集、共襄盛举的5天里,共有2000多个政府组团、企业和机构参展,吸引了来自全球103个国家和地区的2.1万余名海外展商前来参会、参展和采购,代表性之广令人惊叹,火爆程度超乎想象,意义非同寻常。很好地见证了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丰硕成果,并为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交融而多彩。
文博会的意义,正如其全称中所标明的那样,其表现形式虽是“博”与“览”,但其最终的目的则是“交”与“易”。也正因如此,参展文博会,既要完成文化产业产品的展示,更要促进和完成文化产业产品的交易。而对于文化产品而言,这也就意味着既要保证自身的高品质,又要必须面向市场,以赢得市场认可为己任。本届文博会汇聚了海内外10多万种文化创意产业展品,近6000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文化的交流交融,在这次文博会上得到了极大的彰显和促进。
从第六届深圳文博会第一次参展至今,湖南参展团已是第十次参加这一国际文化产业盛会。十年的历程中,湖南展团见证了深圳文博会的成长,深圳文博会亦见证了湖南展团的蜕变——参展的文化因素与文化产品越来越“博”,“创新、融合、发展”的文化韵味越来越足,赢得的来自世界的关注目光越来越强烈,随之而来的“交易”也越来越频繁。
湖南展区外部的书卷造型,寓意为开卷有益。从主展馆的蝴蝶造型到长沙馆“一带一路”的灵巧构思,从“1+2”的参展模式饱含的湖湘文化内涵,到综合馆7个交相辉映的子板块,透过实物说话、图片表达、文字阐述、互动体验等表达方式,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湖南文产融合与创新的沸腾基因。通过深圳文博会这个展示舞台,文化湘军用文化创新的新成就、新发展,向世人表达了拥抱世界的开放胸怀和姿态。
回首既往,湖南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为湖南重要的支柱性产业,成为湖南一张靓丽名片,在全国叫响了“广电湘军”“出版湘军”“演艺湘军”品牌。2018年,湖南文化产品进出口额25.9亿美元,同比增长12.8%,其中出口24.92亿,同比增长10.7%,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7年、2018年,湖南文化产业综合指数排名连续两年稳居第七,影响力排名第六。这一喜人的表现说明,文化湘军一直就在创新开放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文化湘品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受众的喜爱。它已经成为湖南最鲜明的标签,这个标签折射的是“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持续发力。
守正擦亮文化底色,创新唱响湖湘和弦。
湖南文化产业发展“诗与远方”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离不开“文化强省”战略的推进,也离不开如《关于加快文化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等大力推进全方位全领域创新政策的加持。抢抓文博会交流与合作发展契机,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从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到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的不断推出,从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等的融合,到文创设计大赛、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基地的建设,从新节目、新图书的出炉,到新活力、新动能的不断释放,文化湘军借由文博会这个重要平台,力促湖南文化产业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努力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是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建设的必然选择。能否让深圳文博会在未来真正成为推动湖湘文化“外联内合”的重要平台,为湖南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坚强助力,还需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深化文化融合发展,和抓好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等方面继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但不可否认的是,深圳文博会的举办,无疑为我省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又一个难得的契机。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让我们共同期待湖南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路上,一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红网时刻《观潮的螃蟹》作者:张兴诚
来源:红网
编辑:刘仲九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