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武冈:就业扶贫小车间 乡村振兴大作为

来源:红网 作者:吴书任 关杨博 赵长烨 编辑:陈纲 2019-05-24 09:51:13
时刻新闻
—分享—

扶贫车间里忙碌的工人们。

红网时刻5月24日讯(通讯员 吴书任 关杨博 赵长烨)楼上安居,楼下赚钱。5月22日,75岁高龄的双牌镇油岭村村民黄启海哼着小曲,穿梭在楼宇之间。住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后,黄启海老人从靠天吃饭的贫困农民转变为同福手袋制品厂扶贫车间的计件工,日均收入超过40元。如今,武冈大力发展的“就业扶贫车间”星火燎原,既满足了贫困户“挣钱顾家两不误”的需求,又成功地留住一批优秀企业,为乡村振兴找到了重要密码。

凭借着“吃苦耐劳、敢闯敢拼”的精神,一批武冈人早年南下北上经商务工,积累了资金、技术、人脉和经验。近年来,武冈市敏锐捕捉并巧妙运用产业转移的市场风向,依托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通过建立“一乡一商会”,充分利用商会联系广泛优势,牵线搭桥,吸引武冈籍在外创业的能人返乡建设扶贫车间。同时,采取“企业+就业扶贫车间+农户(贫困户)”的运行模式,人才和技术涌向农村、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下乡、农村土地得以盘活。建设扶贫车间享受场地补贴、物流费补贴、就业补贴、创业补贴、一次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金融补贴等六项扶持政策。把车间建在了村里屋外、田间地头,让部分群众在家门口轻松就业,形成了“人回乡、钱回流、厂回迁”的态势。

创业者归雁有巢,就业者乡愁有根。扶贫、人社、招商等部门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就业工作,主动为优秀返乡人才打造创业孵化平台,提供技术培训和专家指导。通过强化龙头企业引领,创新规范农村合作社、家庭作坊、小型加工厂等,坚持“宜工则工、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宜游则游”的原则,近几年武冈市已逐渐形成了返乡创业发展型、园区企业扩散型、家庭作坊扩大型、外引内联配套型等多个类型的“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留守妇女及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增收,开创了政府、企业、群众“三赢”的良好局面。

扶贫车间是乡村振兴“练兵”的大舞台,产业振兴为乡村振兴奠定经济基础。依托武冈卤菜之都的品牌优势,曹家塘村长大的罗小兰响应号召回乡创办了湘卤源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传统豆腐卤制品制作与销售。经过努力打拼,公司年产值从2016年的800万元提增到2018年的1800万元,荣获龙溪镇“产业扶贫”示范企业称号。三年来,罗小兰陆续帮助5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增收。目前,像湘卤源这样的就业扶贫车间,在全市18个乡镇(街道)已发展至113个,为8700余名贫困群众找到脱贫致富门路,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富一方”。

来源:红网

作者:吴书任 关杨博 赵长烨

编辑:陈纲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5/24/553317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