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绣制大布江拼布绣的留守妇女黄群芳。
郴州北湖区保和瑶族乡仙鱼岭村,29岁的留守妇女黄群芳一个人要独自照顾3个年幼的孩子(老大8岁、老二4岁、老三2岁),和因患脑溢血丧失劳动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公公。
黄群芳每天被繁琐的农事、家事缠身,忙得像个陀螺:洗衣打扫、做饭刷碗、饲养鸡鸭……督促老大老二去上学后,再照料公公和老三穿衣吃饭……当一切打理妥当后,她便静下心来坐在餐桌前缝制大布江拼布绣。婴儿口水珈、小荷包、小肚兜、鞋垫……针线和剪刀在这些小物件与自己的指间穿梭,时光匆匆又充实,黄群芳不时用眼角的余光看着在旁边玩耍的老三。
村里人都说她活得真累。黄群芳却乐呵呵地笑着,面露羞涩。她告诉记者,虽然有些累,但心里踏实快乐。“我享受绣大布江拼布绣的过程,并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同何娟一样,成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5月29日,郴州市妇联领导前去探望黄群芳,并询问她生活的困难。黄群芳乐观而坚强地说:“家里没有困难,有也是暂时的。我还年轻,只要肯努力,日子总是会越来越好的。”
2018年8月3日,是黄群芳记忆深刻的日子。那一天,大布江拼布艺术传承人何娟来到仙鱼岭村集中对50名留守、贫困妇女开展大布江拼布绣技能培训,希望通过培训让更多贫困妇女掌握基本技能,实现家门口就业。
黄群芳每天要从百忙中挤出3-6小时做大布江拼布绣。绣品原料和订单样品由何娟的传承基地亲自送上门,并定期回购成品。一个小荷包回购价3.5元,多的时候她一天能绣上60个,月收入近3000元。
“在家做拼布绣,既可以补贴家用,又可以提升基本技法。”黄群芳显得十分知足。大布江拼布绣的针法和图案变化多样,做好它需要很深的功力。因为自己没法去永兴大布江拼布绣传承基地接受更深入的培训,何娟特意指定两名经验丰富的绣娘给予她特别的关照。“遇到难题,我随时可以通过微信视频向老师们请教沟通……如今,我已经学会并掌握了4种针法。”
“做针线手工活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何娟坦言,培训持续了两个月,最终坚持做下来的不足10人。而黄群芳是自己下乡培训六七年来遇到格外勤奋和执着的学员之一,给她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她在生活的重压之下,能努力抽时间练习并一直坚持下来,真是很难得。”
令何娟欣喜的是,黄群芳虽然没有针线技艺基础,但却是一名有潜力的绣娘。“我们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在思想、思维上沟通有无。”何娟说,在她心里,已经把黄群芳当妹妹。“不仅扶她的贫,更要扶她的智和志。由于她自身的家庭情况,无法实现深度培训,目前只能通过简单的半成品订单去不断引导和激发她的兴趣。”
黄群芳反复强调,自己是特别幸运的人,尽管十年的婚姻生活过得节俭困顿,但是她遇上了好时代,享受了党的好政策,得到了众多人的帮扶。“2017年我家脱贫之后,脱贫不脱钩的政策让我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何娟,让我燃起了新的梦想。”
黄群芳告诉记者,自己一定会一直坚持下去。等孩子们长大了,能独立生活了,她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大布江拼布绣中,精进技艺,创新针法。“像何娟那样,在传统的手工技艺里融入更多丰富多彩的瑶族元素和创意,让这门古老的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璀璨的魅力。”(今日郴州记者 谭洁)
来源:今日郴州
作者:谭洁
编辑:姜姿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