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是中国人③丨医者无界:在非洲从零开始

来源:红网 作者: 华夏 编辑:向宏鑫 2019-06-11 16:14:59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当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以经济领域为例,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温,针对中国的技术封锁日益严密。面对压力和考验,中国人的底气和实力来自哪里?面向未来,中国人又将有何作为?即日起,湖南交通频道推出系列报道《我是中国人》。这些普通的中国人,将让你感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也正是有了这些中国人,让我们更增添了继续前行的勇气和自信。

红网时刻通讯员 华夏 报道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正值壮年,在学术上、在医术上有非凡的成就;他们在国内,可以有优渥的生活条件和优良的研究环境。但是他们却选择舍下牵挂的家人,舍下稳定的生活,奔赴到贫穷落后、疾病肆虐的异国他乡,做一名普通的援助医生。

在西非大西洋沿岸的塞拉利昂,它和我们相距一万多公里,它以优质的细沙海滩和碧蓝通透的海水闻名于世,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光游客。但是,也正是这样一个地方,它同时又被联合国确定为全世界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医疗环境、设备极其简陋,为了促进中非友谊发展,为了更好地承担大国责任,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援非医疗队对塞拉利昂的援助已经长达46年。

IMG_8911_??.jpg

记者采访李贺君教授。

李贺君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骨科教授。46年前,他是湖南首批援非医疗队员。回忆起46年前的援非时光,李贺君教授感到非常自豪。

当时的塞拉利昂,终年蚊虫滋生,疟疾肆虐,随处可见被苍蝇包围的垃圾堆。与糟糕环境相对应的,是十分稀缺的医疗设备和人才。当时医疗队驻扎的罗蒂芬克医院,只有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没有任何的医疗设备和器械。

IMG_8695_??.jpg

李贺君教授与罗蒂芬克镇地表合影。

在短短20天的时间里,医疗队员们迅速将我国援建的全套医疗设备安装、调试,包括药品、检验设备、放射科机器、用品、手术室的改建、手术无影灯、手术床的安装、手术室的机械、消毒准备等等基础性工作。在当地建立了第一家医院。

IMG_8696_??.jpg

李贺君在给病人包扎伤口。

各种“救命神器”给很多病人带来希望,也送去健康,队员们在塞拉利昂的两年零四个月时间里,接诊的病人无数,甚至还有不少邻国的病人前去求医。

IMG_8751_??.jpg

人民日报刊登湖南首批援非医疗队事迹。

医疗队在塞拉利昂工作期间,时任塞国总统史蒂文斯曾两次到罗蒂芬克医院视察并看望来自中国的援非医疗队员们。第一次是在1973年8月27日,总统亲自主持为医疗队修建宿舍;第二次是在1974年12月参加罗蒂芬克医院附属工程竣工典礼。

IMG_8694_??.jpg

中国医疗队与时任塞拉利昂总统合影。

李贺君一直珍藏着一本泛黄的相册,里面有一张首批援塞医疗队队员的合影。照片中,大家都穿着当时流行的中山装,扣子扣到了最顶上的一粒,显得很年轻。令人遗憾的是,照片中麻醉科的肖律丞教授眼科教授徐立目前已经离世;唯一的女性秦爱中护士长也已离世;心内科的施作榕教授,去了美国居住,如今也很难见到。

IMG_8688_??.jpg

湖南首批援非医疗队合影。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塞拉利昂的朋友也一直没有忘记中国医疗队——2006年11月,时任塞拉利昂总统卡巴来我国访问,特地来到了湖南,专程参观了湘雅二医院。

IMG_8697_??.jpg

2006年,时任塞拉利昂总统卡巴参观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大爱无疆,医者无界。46年来,湖南先后向塞拉利昂和津巴布韦两个国家派出援外医疗队员36批438人次,诊疗患者超过20万人次,完成各类手术万余台,培训当地医务工作者超过8000余人次。

相关链接: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骨科李贺君教授: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个地方就是体现一个国际义务。体现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援非医疗队的精神。就是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这个我有很深的体会。

来源:红网

作者: 华夏

编辑:向宏鑫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6/11/558443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