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9/7270次列车跑一个来回300余公里,不算人力成本,消耗的柴油费就需8000余元,除开节假日,列车的售票收入还满足不了油费,基本都是亏损运营状态。(6月19日 红网)
途经21个车站,停靠18个站;20多年票价未变,单程最低仅需1元;乘客多是沿线苗族、侗族儿女,带着农产品及民俗文化出山交易……打开红网时刻新闻推出的“湖南最后的慢火车”系列报道,穿行于湘西怀化和塘豹崇山峻岭间的7269/7270次“慢火车”进入大众视线。“就算亏,也要为苗族、侗族村民开下去。”这简短的言语,让人内心感觉到无比温暖。
今年是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铁路密布、高铁飞驰,“复兴号”奔驰在中国广袤大地上的时代,“慢火车”开行似乎并不符合市场规律。那么,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对于偏远山区群众来说,“慢火车”仍是他们赖以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尽管经过70年的追梦奋斗,我国铁路得以飞速发展,高速铁路网络已四通八达,但我们的国家很大,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很突出,不涨价、不停开的“慢火车”既兼顾了公平,又搭建了偏远地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更让沿线百姓对美好生活充满了殷切希望。可以说,一趟“慢火车”,不仅能架起贫困地区人民与外面交流的桥梁,还能极大解决沿线百姓求学、经商、婚嫁、采购等外出、生活需求。
事实上,像7269/7270次这样的“慢火车”并不少。比如云南昆明至四川攀枝花的6162/1次列车,停靠46站,中途票价1元至8元之间,货物运输价最低1元;山东淄博至泰安的7053/4次列车,时速只有32公里,最低票价只要1元……票价低廉、逢站必停、服务热情是这些“慢火车”的特点。正是这些“慢火车”,才让沿线百姓有机会到城市打工赚钱、经商贸易、治病求医,不仅让他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还带回了城市先进的经营理念、创新精神和发展思路,加快了山区村镇发展的步伐。
在这个世界上,那有什么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每当穿行在大山深处的“慢火车”响起汽笛的时候,我们都会想起挂满笑容的铁路工人,想起他们在烈日里流下汗水,想起他们在风雨中逆行……是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地坚守与付出,才让犹如一根舞动针线的“慢火车”,将偏远贫困地区编织进了一起奋斗、共同圆梦的画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根据群众出行需要,不计上座率、不计客流量,不计效益成本,“慢火车”展现了铁路的责任和担当,更彰显出了“人民铁路为人民”初心。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沐浴着党和政府的关怀,越来越多的山区群众正阔步走在迈向共同富裕生活的康庄大道上。
文/王玉星
来源:红网
作者:王玉星
编辑:陈乘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