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株洲6月20日讯(通讯员 黄思圆)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范围内第二大致残疾病。有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的发病率为0.4%-8.3%,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抑郁症已成为青少年自杀的主凶。因此,认识和了解抑郁症,提高对抑郁症的敏感性,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是从社会层面上防止抑郁症的重要措施。
株洲市中心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王亚娜介绍,抑郁症这个困扰成年人的疾病正向青少年蔓延,并呈逐年递增趋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患上抑郁症。中心医院临床心理科门诊每天接诊十几例青少年抑郁的患者,其中病情严重的患者近一半,他们中往往有自杀倾向,很多来就诊的孩子手臂上都是一道道触目惊心的用利器割伤的伤痕,抑郁症让他们承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
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气氛紧张或父母感情不好,容易造成孩子性格和情感缺失。
学习压力,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和老师太注重孩子成绩的起伏,把成绩和排名看得很重,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无法健康的学习和生活。
学校环境,传统的教学体系诟病较多,老师对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区别对待,对成绩差的学生更缺乏耐心,没有彻底从学生的世界理解一切,造成师生鸿沟大,孩子缺乏自信心,很多问题便给学生抑郁埋下了伏笔。
情感问题,近来学生因早恋、朋友、同学和家人间的感情问题,走极端的现象逐渐增多。应该引起家长、学校、教育部门以及全社会的重视。
孩子有以下症状,请高度警惕:睡眠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反常,或头痛、头昏、呼吸困难、胸闷恶心等。心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显著的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抑郁悲观,敏感易怒,常感自卑。反应迟钝、思路闭塞。临床上可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有无自残行为,一旦发现孩子有自残或自杀行为,应立即就医,对于这类青少年心理疾病重症患者来说,若只抢救了生命,未进行心理治疗,患者仍会重复自残行为。
良好的家庭支持和家庭凝聚力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持久动力。父母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学习教育要有度。父母应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不要过度纵容孩子或是太过苛求孩子,应根据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培养他们。多和孩子交流。父母自己应真诚待人,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彼此信任,才能及时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想法。完善人格,培养抗压能力。父母应多发现孩子的长处并恰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并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独自应对困境的能力。若孩子已经出现抑郁症状,父母应给予孩子适时的积极暗示,教导孩子学会调节和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纠正认识上的偏差。
青少年要试着和父母、朋友进行沟通,聊一聊自己的感受。通过运动的方式释放不良情绪,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常常鼓励自己。向校医或当地医院的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王亚娜说,来就诊的青少年大部分是自己自愿要求要来的,他们自己认识到自己生病了。可存在的问题是,绝大多数孩子的父母并不认识“抑郁症”或排斥“心理问题”,他们认为孩子出现这些症状主要是由于叛逆,为了逃避作业、考试、学习压力。更可怕的是,仍有家长即便是带孩子就诊后仍然认为孩子闹自杀是装病。
其实,当孩子出现了症状,家长往往认为孩子又叛逆了、又不听话了,有的家长甚至还会打骂孩子,殊不知这样做会给已经生病的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
专家提醒,近年来有抑郁等问题来就诊的青少年越来越多,有数据表明,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占青少年人群约15%,亟须社会关注。家长和学校不要一味地追求成绩、排名,给孩子沉重的压力,给孩子造成心理健康问题,让孩子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得不到疏解。父母若发现孩子有情绪问题了,要正确理解孩子,认识抑郁症,和孩子一起去面对和应对,积极治疗,做孩子坚强的后盾。
来源:红网
作者:黄思圆
编辑:谢羽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