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邵阳城步县老山界景区,纪念雕像讲述了红军长征在老山界的故事。图/潇湘晨报记者 马慧
红网时刻6月27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曹伟)6月26日,由湖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的“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和潇湘晨报等省直媒体的共计百余记者参与,采访团将通过深入采访,将红军长征的湖南故事讲得更好、传得更远。
此次采访分为综合一线和综合二线两条线路,综合一线从郴州桂东县出发,途经郴州汝城、永州道县,综合二线从邵阳城步县出发,途经邵阳绥宁县、怀化通道县,深入大量长征历史遗址和红色教育基地,重温“半条被子”等革命经典。
人民日报社湖南分社采编中心主任何勇表示,看到一处处革命遗址,听到一个个感人故事,激励着他接下来的工作。他表示,一定把主题报道做好,把湖南故事讲好,传递好湖南声音,树立好湖南形象。光明日报社科技部常务副主任金振蓉表示,重走长征路,感受到了英雄气概,尤其是对青年人来说,要继续发扬“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
接下来的几天,潇湘晨报记者也将深入采访,记录重走长征路上的点滴。
红色记忆
桂东
红军长征首发地的军民鱼水情
6月26日,郴州桂东县,湖南“记者再走长征路”采访团来到这里。桂东是红军长征首发地。1934年8月,红六军团根据党中央和中革军委指令在桂东寨前圩正式宣布成立并誓师西征,拉开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序幕。在红军早期活动中,毛泽东正是在这里提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这一军规,也留下了红军给劳苦大众分猪肉、送棉被等体现军民鱼水情的佳话。
据桂东县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主任胡海波介绍,长征时期,红军在桂东的活动是在1934年8月11日至13日共三天。红十七师、十八师在任弼时、萧克、王震的领导下,从江西遂川等地出发,日夜兼程,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于11日中午到达桂东县城以南的寨前圩。
1934年8月12日,在桂东寨前圩的河滩上,萧克主持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庆祝突围胜利并誓师西征。会上,遵照党中央和中革军委指示,正式宣布红六军团成立。会上还宣布了战略转移任务、行军纪律,对军团行动做了进一步的战斗动员。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主力长征的先遣队,在桂东寨前正式成立并誓师西征,拉开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序幕。
红军在桂东早期的革命活动和1934年长征途中誓师西征过程中,凭借着优良的革命作风,在当地老百姓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世代相传。
胡海波说,1928年毛泽东为策应湘南起义到桂东开展革命活动时,发现很多老百姓都躲了起来,商店也关了门。这一方面,是因为敌人的污名化宣传,另一方面是因为之前有部队来到此处时借老百姓东西不还、损坏东西不赔,甚至临走时还要老百姓当脚夫搬运东西。为严肃军队纪律,毛泽东在这里提出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具体内容为,“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
74岁的老人黄汗尤曾听自己父亲说,红军还在他家住过,普通战士就睡在屋檐下,只有一些重伤病员会借用老百姓的门板,铺上稻草休息。离开时,红军会将门板再安装好,稻草也要铺好。这就是毛泽东提出的第一军规中“上门板,捆铺草”的要求。
桂东县沙田镇南边村的村民郭国齐还曾听爷爷和父亲讲,红军来时看到他们家条件太贫困,还赠送了他们一床被子、毯子和一具马刀。如今,当初红军赠送给郭家的物品除了马刀不慎遗失外,被子和毯子都被送往北京的陈列馆,作为军民鱼水情的见证。
城步
红军送的棉裤当“传家宝”珍藏
陡峭的老山界悬崖,一望无际的南山青草地,被流水贯穿的长安营乡……6月26日,记者来到城步,重走红军长征过邵阳的第一县。在老山界,老山界石碑和红军雕塑群耸立在近2000米海拔的高山,在南山牧场西山山顶,南山哨所汇集红色印记。在长安营乡,为纪念曾经的红军,这里留下“红军长征烈士纪念碑”和“红军纪念亭”。
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情。记者到访的第一站是老山界。老山界位于城步八十里大南山东南侧,是当年“红军长征中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全长约30里,最陡峭的约5里。其中百步坎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的百级石梯,坡度70多度。
红军行走时,上一个人几乎踩着下一个人的肩膀。当时的阻力还不仅仅来源于地形。城步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杨宗兴介绍,当年红军行军时,上空有轰炸,后有敌军追赶和阻截,行军极为艰难。
在进入城步3天后,红一、三、五、九军团经江头司,翻越老山界,行至南山。南山空旷如平原,一望无际。在南山牧场西山顶,耸立着南山哨所。在红军过境后,这里留下的红色火种,将南山哨所发扬光大。大南山也走出生产条件落后的困苦,打造今日南山牧场。
在长安营乡,流水旁的“红军长征烈士纪念碑”和“红军纪念亭”闪耀着红色光芒。1934年12月10至12日,中央主力红军第一、三、五、九军团各一部,经过长安营乡,在境内的长坪、大寨、岩寨一带宿营。大部队过后的十多天里,陆陆续续有三五成群的红军伤病员从这里经过。与当地百姓产生情感交集。1986年,当地百姓为慰藉在此牺牲的红军先烈,教育启迪后人,在长坪村水口修建纪念碑和纪念亭,发扬红军精神。
红军一路走过老山界、南山,也在长安营乡停留。这些留下红军足迹的地方,也留下军民鱼水情的佳话。
在长安营乡,村民周旺华讲述了当年红军赠送棉裤给他爷爷表谢意的故事。1934年,红九军团翻越老山界到达八十里大南山。湘江一战,红军付出惨重代价,也增添更多伤员。周旺华的爷爷周世忠正撞上7名红军战士求粮,饭后,红军要付饭钱,但被周世忠拒绝,其中一名红军见周世忠衣衫褴褛,便从背包中拿出一条棉裤答谢。此后,这条红军棉裤不止成为周世忠的御寒衣物,也一直被当做“传家宝”珍藏下来。
潇湘晨报记者 马慧
来源:红网
编辑:李丽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