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医疗援非·他们的故事丨跟父母说出国旅游 却远赴非洲与埃博拉战斗

来源:红网 作者:郭薇灿 肖依诺 郑周远 编辑:廖浩宇 2019-06-30 00:14:06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记者 郭薇灿 实习生 肖依诺 郑周远 长沙报道

6月24日,长沙。

孙士昌站在湘雅医院的病房里,看着窗外淅沥的夏雨,思绪飘向了四年前的夏天。

对于孙士昌和他的队友们来说,那一年的夏季,不寻常。由40名人员组成的第五批中国(湖南)援塞抗疫医疗队前往塞拉利昂,在那个没有硝烟的前线,他们与埃博拉病毒进行了一场历经50多个日夜的战斗。

出发前,为了不让年迈的父母担心,他只说,这是医院奖励的一次旅行。如今时隔四年,再回想那段难忘的经历,孙士昌认为,必定会成为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不希望其他人出事,我就主动去承担”

2015年4月,湘雅医院向相关科室下发通知:第五批援塞抗疫医疗队组建在即,按照国家卫计委的要求,以自愿报名的方式招募队员。

很快就主动报名的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孙士昌说:“没有一丝害怕,是不可能的。”当时,被媒体称为“史上最恐怖病毒”的埃博拉,是全球传染性强、致死率最高的一种疾病,而此行是去疫情严重的塞拉利昂。

他的妻子同为医护工作人员,了解埃博拉的危险和可怕。“不愿意,很不愿意,非常不愿意。”说起当时家人的想法,孙士昌连用了三个“不愿意”。同时,一万种可能也在他的脑海中浮现。他知道这一次去的危险性,不仅家里的重担全在妻子身上,孩子还只有两岁,万一出了事,该怎么办?

但在援塞抗疫面前,孙士昌还是把医生的职业摆在了第一位。“我是男护士长,不希望其他人出事,就主动去承担那份东西吧。”“那份东西”,是背负的责任,也是未知的危险。

2015年5月16日,孙士昌与其他队员一起,完成最后的准备,背上行囊,启程奔赴塞拉利昂。临行前,他告知家中身体欠安的父母,自己因为工作表现好,医院组织奖励出国旅游了。

“她开心地在我们面前跳舞”

到达前线的第三天,孙士昌工作的中赛友谊医院收下一位病人:Haja Conteh。抽血送检后确诊埃博拉阳性。她也是这批医疗队队员真正意义上接触的第一例确诊病人。记录、通报、隔离、讨论治疗方案,包括孙士昌在内的几名医护人员冷静地应对挑战。

孙士昌记得,当时这个21岁的年轻女孩躺在光秃秃的床板上,半裸着上身,锁骨清晰可见,全身乏力、上吐下泻,双目无神。

每天从驻地去往中赛友谊医院上班,大概需要40分钟车程。自从Haja来了之后,孙士昌甚至觉得这段路程太过漫长,他迫切地想要看到她。“她的情绪如何?吃东西了吗?是否有好转?”孙士昌说,Haja情绪总是很焦虑,害怕自己被遗弃。因此,他们除了基础护理外,更加强了对她的心理护理,孙士昌每天还会特意给她带点果汁和小零食。

在团队的照料下,Haja一天天好转,随着症状的减轻,她可以下床走路了,也会在医护人员查房时开玩笑。“Haja还开心地在我们面前跳起了非洲舞,我也过去和她一起跳。”

出院的那天,Haja和另一位痊愈的女孩Mariatu一起向中国医疗队成员表示感谢,并拍摄了合照。“那一刻,没有病毒,也没有了顾忌和戒备。那个瞬间也是我在塞拉利昂最快乐、最温暖的瞬间。”孙士昌说。

“我跟家人说住在海景房,好得很”

很多次,孙士昌差点因为缺氧而晕倒,“工作的地方30多度,病房里没有空调,整个人被包裹在厚厚的保护层内,汗水弄湿n95口罩后,就容易让呼吸变得困难。”

但孙士昌和队友们知道,一旦倒下去,就很有可能沾到地面上病人的呕吐物残留,感染上病毒。看过太多生死离别的他们,明白生命的珍贵。“都是靠着意志力挺过来的。”

在塞拉利昂的日子,不仅是职业生涯的考验,也让孙士昌知道,家,在他心里的位置有多凸显。孙士昌第一次如此地思念家人。中国与塞拉利昂,有着8小时的时差。几乎每一天,他都会算好时间与家人视频或聊天。“当然我还是瞒着爸妈,说自己在外面旅游。我还给他们拍大海的照片,说我住在海景房呢,好得很。”直到回到家,孙士昌把整理出来的照片给家人看的时候,父母哭了。

如今时隔四年,再回想那段难忘的经历,孙士昌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他认为,那段日子必定成为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来源:红网

作者:郭薇灿 肖依诺 郑周远

编辑:廖浩宇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6/29/562336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