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之滨开启中非经贸合作新航程
——首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综述
6月,长沙热情的阳光与风里,融入了火辣的非洲气息。
27日至29日,首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长沙成功举行。
这是一次热烈的盛会。跨越山海,53个非洲国家、万余名嘉宾,在湘江之滨,共赴一场中国与非洲的经贸盛宴。
这是一次务实的盛会。14场活动,5大板块的展览展示,密集的会见、磋商、交流,中非各界共同签署了84项合作文件,涉及金额208亿美元。
这是一次创新的盛会。中非合作案例方案集、网上博览会、非洲商品展销馆等,无不展示了新时代中非经贸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新需求,打造了中非合作的长效机制。
气氛热烈,情深意切
53个非洲国家赴会,万余嘉宾云集,10万人次观展
6月26日晚,长沙用一场焰火表达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欢迎。湘江上空,绚丽的焰火演绎了尼罗河的壮美、非洲草原的广袤……
6月27日,首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长沙盛大开幕,五颜六色的非洲国家旗帜在长沙的蓝天下飘扬。
去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设立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博览会的正式召开,标志着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唯一经贸活动平台落地。习近平主席向博览会致贺信,希望双方围绕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八大行动”加强对接,积极探索合作新路径,开辟合作增长点,推动中非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开幕式,53个非洲国家相约前来。
“53个非洲国家来到这里参加博览会,充分体现了非洲国家对中非友谊和经贸合作的重视。感谢中非经贸博览会提供了一个可以让非洲国家与中国进一步加强联系的平台。”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在开幕式上说。
中非社会各界和有关国际组织对首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高度关注,参会热情高涨,共有外宾1600余名、内宾5000余名,以及3500余名境内外参展商、采购商和专业观众。53个建交的非洲国家和国内31个省市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到场,联合国工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10余个国际组织和机构、8家金融机构、150余家一级央企及其子公司、近800家国内行业重点企业代表踊跃参会。132家中外媒体的582名记者云集长沙,将博览会盛况、嘉宾观点、会议成果在国内外同步发布、广泛传播。
湖南国际会展中心,4万平方米展区内,53个非洲国家“亮相”一楼,中国28个省区市在会展中心二楼独立设展,60多家央企、700多家民企参展且“一位难求”,室外还有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工程机械设备高高矗立。
在非洲各国展位穿行,富有异域风情的展馆布置、精致优美的工艺品、热情四射的非洲歌舞随处可见,仿佛置身遥远神奇的非洲大陆。乌干达的乳木果油护肤品、坦桑尼亚的黑木雕、赞比亚的蜂蜜、肯尼亚的红茶、南非的红酒、埃塞俄比亚的咖啡、尼日利亚的黑香皂……非洲纯天然的产品大受欢迎。
6月29日是周六,一大早就有市民等在展馆外,开馆不到一小时便涌入1万多人。活动现场,非洲商品被“一抢而空”。观展人气爆棚,据统计,3天观展人数达10万多人次。
盛大的焰火、热辣的美食、友好的市民……让非洲友人充分领会了湖南滚烫的热情。
聚焦经贸,注重实效
14场活动,5大板块展览展示,中非共同签署了84项合作文件,涉及金额208亿美元
114张桌子依次排开,座无虚席。
6月28日,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专场活动之中非经贸合作磋商会上,来自非洲政府部门和企业的230余位代表,以及中国政府部门和企业的490余位代表面对面沟通交流,时而微笑、时而点头,在高效的互动中收获信任合作。
“今天能与中国的潜在投资者面对面,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赞比亚水产养殖业发展协会负责人认为,这种一对一、面对面的洽谈,提高了效率。
当天,几内亚铝产业合作项目、加纳拉劳工业项目、科特迪瓦325公里西部路升级改造项目、科特迪瓦手工业商品市场建设项目等9个项目现场签约,签约金额62.85亿美元。
“诚挚邀请所有的中国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来埃及投资!”在非洲国家投资合作推介会上,乌干达、埃及、坦桑尼亚、塞内加尔、安哥拉、科特迪瓦6个中非经贸博览会主宾国的嘉宾代表,在发言中慷慨陈词、各展其才,向投资商释放出强烈的投资合作意愿。
“未来3年,中国将鼓励对非投资不少于100亿美元!”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在非洲国家投资合作推介会上掷地有声的表态,更坚定了现场客商的信心:中非友好合作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逾千名中非经贸博览会嘉宾出席“中非基础设施与融资合作对话会”,充分交流中非基础设施合作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现场签约13个中非基础设施合作项目,合同金额约25.71亿美元,包括尼日利亚蓝海国际伊博姆电厂二期项目、加纳二期农村电网项目、几内亚阿玛丽亚水电站项目、乌干达ISHU医院项目等。
作为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经贸举措的新平台,地方对非经贸合作的新窗口,本届博览会紧扣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的“八大行动”,以“合作共赢,务实推进中非经贸关系”为主题,聚焦经贸合作,突出地方特色,举办了14场活动和5大板块的展览展示,推动中非在贸易、农业、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以及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取得新突破,形成了一批实实在在的成果。
据统计,会议期间,中非地方政府、国有及民营企业、金融机构、商协会以及非政府组织,共同签署了84项合作文件,涵盖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农业、制造业、航空、旅游、友城等领域,涉及金额208亿美元。
创新办会,着眼长远
推出一本“授人以渔”的书,打造一个永不落幕“网上博览会”,积极探索对非经贸合作新模式
一个网上平台在博览会上开通。
肯尼亚的红茶、南非的红酒、加纳的可可; 中国的服饰、陶瓷、假发……动动手指,点开“网上中非经贸博览会”平台,非洲客户便可采购到物美价廉、品类齐全的“中国制造”,非洲优质商品也能进入广阔的中国市场。
本届博览会新设“网上中非经贸博览会”平台,为中非经贸合作构建了一条跨语言、跨时区、跨洲际的高效新通道。未来5年,该平台预计可服务中非近5亿用户和100万家企业,年进出口额超100亿美元。
一本书在博览会上受到非洲客人的热捧。
组委会通过向全国征集245个成功的中非经贸合作案例,从中间筛选了101个案例,编印成了《中非经贸合作案例方案集》,从中又筛选了40个以声光电的形式在这次展览会进行展出,打造了对非经贸合作“方法论”的精品盛宴。
“促进非洲发展、让非洲人民共享现代文明和繁荣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责任和义务。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非常适合成为正在渴求摆脱贫困实现发展的非洲国家的参考和借鉴。”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说,这批案例方案,对于非洲国家具有积极的参考借鉴价值。
一个非洲商品馆在博览会期间开馆。
湖南高桥大市场非洲商品展销馆,40多幅三角形壁画,从色彩到图案,体现了丰富而不重复的非洲元素,搭配具有非洲特色的装饰建筑,热情奔放的气息扑面而来。
作为中非经贸博览会唯一、长期性线下展示展销平台,展销馆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2000多种独具特色的非洲产品,得以立体化展示,为非洲产品规模化进入中国传统商贸渠道打通全产业链条,成为“永不落幕的中非经贸博览会”的重要载体。
“推出案例方案集和展览、打造网上中非经贸博览会、设立湖南(高桥)非洲商品展销馆,都是我们规划推出的一揽子机制举措的一部分。” 省商务厅厅长徐湘平表示,本届博览会希望促成中非经贸合作“三个转变”:由过去的“输血”向“造血”转变,由过去以国家和大型企业为主向国家大型企业以及地方政府和中小企业共同参与的格局转变,由过去注重硬件建设向注重硬件和软件共同建设转变。
以博览会为契机,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对非经贸合作的切入点和立足点,湖南推进建立了一系列保障机制和落地举措,目前均取得积极进展——
长沙至肯尼亚内罗毕直航于6月12日首飞,每周两班,班班爆满;建设对非经贸合作项目信息库,一批合作项目已在大会签约;多所高校积极争取牵头组建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积极筹建对非经贸合作促进机构,致力打造具有国际性、开放性、综合性、市场化运作的服务平台;深入推进与乌干达的经贸合作,积极探索地方对非经贸合作经验模式……
首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的成功举行,为中非经贸合作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中非经贸合作将在新的起点上,走向更广阔的未来。湖南日报记者 周月桂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月桂
编辑: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