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烈士墓。
老香樟已有231年的树龄。
红网时刻记者 郭千千 通道报道
1971年,通道县马龙村的村民来到传素梨子界植树造林,他们挖开厚厚的落叶腐土,发现底下的泥土里有着大量的尸骨。村民们很快想到,这是长征时期牺牲的红军战士的尸骨,便将发现的尸骨掩埋在一起,建起一座合墓。
2019年6月30日,记者来到梨子界,瞻仰红军墓。汉白玉栏杆围着不大的墓冢,立着的石碑上刻有“红军烈士之墓”以及一段碑文。
“国民党当时对红军是‘送客式地追击,敲梆式地防堵’,派飞机轰击红军,只要把红军赶走就行了。”随行的红色文化研究专家胡群松向记者讲起了梨子界战斗。
梨子界是龙胜县平等、广南进入通道马龙的必经之路。1934年12月10日,中央军委第二纵队翻越龙坪山经梨子界前往通道,遭到国民党地方武装的阻击。
梨子界山高林密,崖险壁峭。为阻止红军进入通道,湘敌地方民团在山上砍倒树木,横列在小道上,并派出小股部队在隘口进行阻击。同时,桂敌廖磊、夏威两个军尾随追击红军,派出飞机进行空中轰炸。梨子界上一时战火弥漫,枪炮轰鸣。
“当时山上都是羊肠小道,只容单人通行,红军只能一个接一个地登山。国民党的飞机贴着山路对红军进行轰炸,在地上抬头都能看到飞机驾驶员。”胡群松告诉记者,据当年受伤留下的老红军和当地村民回忆,遮天蔽日的密林之上,敌军的飞机来了一波又一波,每一波轰炸都有红军战士牺牲或受伤。“老人们说,受了伤的红军就在地上爬,有的腿被炸断,有的眼睛都被炸迷糊了。”最终,红军先头部队顶着敌机的狂轰滥炸,英勇顽强,浴血奋战,以牺牲上百人的代价,击溃敌人,为后续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转眼间数十年悠悠而过,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尽,在战斗中牺牲的红军战士永远留在了山上。红军墓前,当年被敌军轰炸过的一棵老樟树仍在蓬勃生长,被炸断的主干依然挺立,后来生长出来的枝桠茂盛翠绿,显出顽强的生命力。
来源:红网
作者:郭千千
编辑:马丽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