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记者在扶贫一线⑪| 大屋乡:深山老林里出了个加工厂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雪骅 谢定局 曾宇琪 编辑:肖拓 2019-07-04 00:15:29
时刻新闻
—分享—

记者扶贫题图.jpg

红网时刻记者 陈雪骅 通讯员 谢定局 曾宇琪 洞口县报道

去岩龙村那天,正碰上村部有几台工程车在作业。

村委会办公楼前,有一块几百平方米的空地,这对地处高山的岩龙村来说,显得非常难得。

驻村帮扶队长钟亮锋指着压得平整的地面说:“原来这里没有这么宽,我们组织人力物力拓宽了两三百平方米。可加盖一栋集体用房,以后村民还可以在这里进行健身、开展文娱活动,做什么都更方便了。”

漫山遍野的竹子有了大用场

洞口县大屋乡岩龙村,是湖南轨道交通控股集团的驻点帮扶村。

2018年3月,轨道集团选派了3名工作人员钟亮锋、李和平、张万富进驻村里。历时1年2个月后,这里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竹制品产业,有了零的突破。

岩龙村地处雪峰山腹地,山高林密,耕地极少,发展什么产业好呢?钟亮锋看着漫山遍野的竹子,心里有了盘算。

“全村近万亩林地,至少有6000亩竹林。原来村里有零散从事竹制品加工的村民,但都不过是利用闲暇做点手工活贴补家用,谈不上产业。”钟亮锋决定去益阳等地考察,了解行情,寻找合作机会。

5_副本.jpg

驻村帮扶队队长钟亮锋(右一)与村民交谈。

经前期考察和洽谈后,岩龙村与社会资本海潮实业合资成立企业实体,主打生产初级竹板等产品,再将半成品销售给业内龙头企业益阳风河竹制品加工集团,并与其签署了产品包收和投资兜底协议。

“这样既保证了销路,也降低了成本风险。投产后,年消耗毛竹约1万吨,按每吨500元销售价格算,每年村民卖竹子收入为500万元。这笔钱,我们将拿出10%的利润作为公益基金,帮助残疾、五保和无劳动力的贫困户村民。”

钟亮锋算了一笔账,即使产出没有500万元的收入,哪怕暂时没有利润,竹制品加工厂也能带动贫困户就业30人左右,以每人每年工资4-5万元算,一年下来,贫困户收益也有100多万元。

“这个是固定的收益,也就是说,只要加工厂办下去,村民来做工,工钱这块是一块大的收入保障。”

多种产业留住村民“家门口致富”

岩龙村竹制品加工厂位于山腰一处空地上,我们一行抵达加工厂时,几位村民正忙着在厂房附近修建水池。

“这是配套设施。我们架设了几公里长的水管,从山上一处水源一路铺设到这里。”

2_副本.jpg

远看岩龙村竹制品加工厂,掩映在树林中间。

正在做工的村民丰昌炎说,他是2014年评上的贫困户,2008年冬天的一场大火,将他的住房烧毁,在政府和驻村工作队帮助下,不仅住进了新房,还种植了七叶一枝花等药材,“在这里(竹制品加工厂)做了10多天,有做工收入,现在心里很踏实”。

目前,岩龙村竹制品加工厂车间占地1000多平方米,总投资预计约300万元。

随着竹制品加工厂建起来,村民们感觉生活有奔头,“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今年都回来留在了村里”。

50多岁的村民尹某,曾经为了一个家庭政策待遇问题上访过,驻村帮扶队了解情况后,多次上门与其谈心,宣讲有关政策。“现在安心在自家门口做起了竹制品初加工,有了比较稳定的收入。”

为了让村民尝到发展农副产业带来的甜头,驻村帮扶队还发动村民种植药材迷迭香和紫米稻等农产品。

4_副本.jpg

村民阳小青的八月瓜种植基地一派丰收景象。

“迷迭香这个品种耐寒耐旱,经过湖南省农科院土壤测试后,非常适合我们村的地理环境,我们联系并考察了湘仁科技,签署了6年底价包收合同,村内首批种植面积60多亩,每年可以增收约24万元。”

钟亮锋说,除了种植药材,帮扶队还在去年成功完成了“高山紫米”鱼蛙稻生态种植,2019年,全村将推广到80多亩水田,“按测量数据,仅仅紫米一项将为贫困户直接增收20多万元,鱼和蛙预计增收10万元”。

在帮扶队引导和支持下,竹林乌骨鸡散养、竹鼠和黑猪养殖,也建起来了。岩龙村上石坎组村民阳小青家还尝试种植了6亩八月瓜,市场前景可观。

以前只能靠几亩薄地简单过活的岩龙村村民,正感受着产业“遍地开花”带来的富裕和繁荣。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雪骅 谢定局 曾宇琪

编辑:肖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7/03/568239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