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在长沙举办“反拐培训班”

来源:红网 作者:刘建勇 编辑:徐丹 2019-07-04 10:33:08
时刻新闻
—分享—

7月3日,一场由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举办的培训班在长沙举行,名为“2019年度落实反拐行动计划县级妇儿工委主任培训班”。

顾名思义,这个培训班研究的内容肯定与打击拐卖人口犯罪相关。但这个班有什么来头?上些什么课?哪些人参加?潇湘晨报记者为你一一解读。

潇湘晨报记者 刘建勇 长沙报道

“现在正在做出生证明的电子化改造,在这个过程中,有人提议为了解决拐卖问题,孩子出生时就采集DNA信息,放在出生证明和DNA信息库里,你们觉得这个做法合理吗?”7月3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反对人口贩运国际合作与保护中心主任张志伟在2019年度落实反拐行动计划县级妇儿工委主任培训班上发问。“不合理,这涉及个人隐私。”有学员回答。这个答案得到了张志伟的肯定。

7月3日到7月4日,为期两天的2019年度落实反拐行动计划县级妇儿工委主任培训班在长沙举行。国务院妇儿工委委员,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谭琳,湖南省副省长、省妇儿工委主任吴桂英和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陈士渠出席并讲话。

这是个什么班

第二个反拐行动计划的具体落实

落实反拐行动计划县级妇儿工委主任培训班是个什么班?这要从6年前说起。

时间回到2013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13—2020年)》。这是我国发布的第二个反拐行动计划。此前,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2008—2012年)》,前后两个计划的名字稍有差异。

这个看似细微的差别,在时任公安部打拐办主任、直接参与计划起草制定工作的陈士渠看来意义重大。他在2013年接受采访时说:“上一个计划针对范围主要是拐卖妇女儿童,而新行动进一步扩大适用对象,一切拐卖人口行为都在规制范围之内。”

在国家清晰传递出国家依法打击拐卖人口犯罪、切实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坚定立场的背景下,作为国务院反拐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自2008年以来,聚焦增强县级妇儿工委做好反拐工作的意识和能力,先后组织了10期专题培训班,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相关领域专家对近500个县市区的妇儿工委主任等进行了培训。比如2015年9月16日至17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培训班;2017年5月8日至9日,在江西南昌举办培训班;2018年6月20日至21日,在湖北武汉举办培训班。今年的培训班,在长沙举办。

班上有哪些人

老师学生个个都是一线骨干

这样一个培训班,有哪些人到场呢?

此次培训班,出席并讲话的领导有国务院妇儿工委委员,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谭琳,湖南省副省长、省妇儿工委主任吴桂英和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陈士渠。讲课老师则有陈士渠、张志伟和张宝艳。

陈士渠是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曾多年担任公安部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办公室主任,前文也曾介绍,他直接参与计划起草、制定“反拐计划”工作。

中国政法大学反对人口贩运国际合作与保护中心主任张志伟,一度有“打拐军师”的称号,15份立法建议、200余场反拐宣传、600起拐卖诉讼、3万次义务咨询,这是他成为打拐志愿者11年来的成绩单。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理事长张宝艳是“宝贝回家”寻子网的创始人,2007年,国内反拐公益事业还未起步,张宝艳就创立了“宝贝回家”,带领志愿者一起为找家的孩子和寻子的亲人提供免费寻亲帮助。多年来,网站帮助近万名被拐儿童回归家庭。

来听课的则有河北、安徽、福建、江西、湖南等11个省区、51个县市区的妇儿工委主任(分管副县长)和省级妇儿工委办公室负责人参加培训,都是长年在一线工作的骨干人员。

从本次培训班的教师安排到课程内容来看,为期两天的培训重交流重实践,这也正是中国反拐行动的重要主旨之一。

案例

“跨年龄人脸识别”寻回多名儿童

7月3日上午,陈士渠在讲课中介绍了6月21日通报的中国与东南亚六国联合打击拐卖人口行动中的相关案例。2018年7月至12月,中国公安部与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泰国警方联合开展打击拐卖人口行动,共破获拐卖案件和婚姻诈骗案件76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332名,解救外籍被拐妇女1130名、儿童17名。

陈士渠提醒培训班的学员多宣传、多提示,要尽可能让更多人知道,任何涉外婚姻介绍机构都是非法的。陈士渠介绍,1994年第104号文件《关于加强涉外婚姻介绍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严禁成立涉外婚姻介绍机构,国内婚姻介绍机构和其他任何单位都不得从事涉外婚姻介绍业务,任何个人不得采取欺骗手段或者以盈利为目的从事或者变相从事涉外婚姻介绍活动。这几个规定一直有效。

陈士渠介绍,我国拐卖妇女儿童的案件,陈案多,新发案少。陈士渠对“跨年龄人脸识别”等高新技术非常看好。陈士渠提到了四川的一个案例,2008年到2014年间,王浩文拐卖儿童多达13名。这13名被拐儿童,通过“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找回10个。

讲课中,陈士渠对前些年有人传播的人贩子故意把拐卖儿童打残后强迫乞讨的说法进行了辟谣。陈士渠介绍,据公安部掌握到的强迫残疾儿童乞讨的情况,基本都是这些孩子的控制人以介绍打工等名义从残疾孩子的父母手里骗或租过来的。  记者刘建勇

解读

自媒体时代“全民打拐”很有震慑力

潇湘晨报:您在讲到2015年11月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增加的对买方的打击时,提到了“破窗效应”,能否详细讲讲这个“破窗效应”?

张志伟:有专家发现一个规律,一个破坏行为首次被发现的时候,如果不去及时制止,就会在社会上形成模仿效应,最后变得不可收拾。美国纽约有段时间治安秩序比较差,他们就从公交车逃票这件事着手,严查逃票,结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他们发现逃票的人里面就有逃犯、有携带凶器的。这样的事,不去打击会形成效仿,最后泛滥,一旦打击,哪怕是从一个点上开展打击,收到的效果可能远不止这一个点。

潇湘晨报:民间打拐对打拐起了怎样的作用?

张志伟:打拐行动最初就是由民间发起,得到官方呼应的。老百姓对拐卖儿童的行为是忍无可忍的。特别是自媒体时代,全民打拐对拐卖儿童行为形成了震慑,因为全民的参与,公安机关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多了,打击的效率也提高很多。

潇湘晨报:您为什么不支持对新生儿采集DNA?

张志伟:对拐卖儿童的打击,是人权的保护。我们不能为了保护一项人权,伤害另一项人权。

来源:红网

作者:刘建勇

编辑:徐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7/04/568256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