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村村向上,天天向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进程中,资江河畔,银城大地,一大批村庄顺应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定不移地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红网、时刻新闻推出《村村向上》系列报道,聚焦益阳新时代“山乡巨变”中村与人的故事。看一座座村庄的坚守与向上,如何汇聚成乡村振兴的华彩篇章。
贫困户孙伏元在喂鸡。
红网时刻记者 刘慧婷 通讯员 高超 益阳报道
夏日炎炎,孙伏元如同往常一般,走出家门,来到凉席厂上班,开启一天的穿针走线模式。但今天的她,心情格外愉悦。原来,孙伏元即将前往村里的首个扶贫代工车间上班,成为一名有保障的“稳定工”。
孙伏元是桃江县桃花江镇鹅公桥村的贫困户,因丈夫中风瘫痪在床,孙伏元只能靠自己的双手撑起整个家,日日用双手牵线穿梭于竹块之中,靠着加工凉席的手工费维持基本生活。但因为还有卧病在床的丈夫需要照顾,孙伏元只能花时间去照应他,降低了工作效率,所以她的收入并不稳定。
鹅公桥村的村民在车间上班。
在今年,孙伏元迎来了一个好消息。鹅公桥村携手扶贫后盾单位桃江经开区与桃江县凤冠电机有限公司下属企业共同签订合作协议,由企业提供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原材料、货物的订单与销售、技术指导,村委会负责招收相关员工,可解决村内40余人的就业问题。目前该车间已于6月30日正式启动。据了解,该项目主要生产加工手机数据线,以计件方式提取员工管理费用,预计人均每月可实现收入2000元。“听说操作简单易上手,而且收入也比凉席加工要翻一番。”孙伏元的心里满满是激动。
这是鹅公桥村致富路上的一个缩影。
过去的鹅公桥村是省级贫困村,人穷路不通,尽管隶属于的桃花江镇是城关镇,但由于公共基础设施落后和受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制约,鹅公桥村的发展不尽如人意。“用过去的话讲,邻村人嫁女儿都会劝‘嫁哪里都不要嫁鹅公桥村的青年’,那是桃花江镇最穷的地方。”作为鹅公桥发展的见证者,64岁的女支书姚伏元讲述了过去的心酸。
姚伏元在鹅公桥村生活了大半辈子,在她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希望能见证鹅公桥村走向富裕。于是,她每日在村委和村民家中往返奔波,希望寻找到属于鹅公桥村的出路。对于姚伏元所做的努力,村民理解,手机中每日过万的步数是证明。
1200米长的全新公路敲开了致富砖。
作为一名64岁高龄的村支书,姚伏元的付出实属不易,而现在,她的梦想在逐步实现。在桃江经开区的帮扶下,鹅公桥村有了一条1200米长的全新公路,成为了致富敲门砖。“以前这里就是条烂泥巴路,车都进不来,现在修了水泥路,感恩于扶贫好政策啊。”这是村民们的心声。
然而鹅公桥的富裕道路远不止于此。2018年,鹅公桥村新修了村组公路7.9公里,改造危桥5座,新装太阳能路灯152盏,全村实现了自来水全覆盖,完成了抗旱电力线路改造,还有3公里林道建设和1公里机耕道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增强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信心。
2018年年底,鹅公桥村委决定建立药材种植示范基地。
可姚伏元深知,尽管条件改善了,但没有产业支撑,村集体经济收入仍旧微薄。于是,2018年年底,鹅公桥村委经过多次考察,决定把药材种植作为村里的支柱产业来培育,与桃江县祥瑞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建成了30亩的种植示范基地。“尽管还在起步阶段,但玉竹种植的风险低、管理也不难,村民的收益都有保障。”对于这个产业计划,姚伏元表示信心满满。
生活条件改善,还有了产业的收入,村民们都有了致富的干劲。2018年底,经核查认定,鹅公桥村正式摘除“省级贫困村”的帽子。村民们都笑称“灯下黑”变富了变亮了。
虽然,鹅公桥村已经整村脱贫,但姚伏元清楚,鹅公桥村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只要我们充满信心,摸透政策,扎实将产业干下去,鹅公桥村就会越来越好的。”同时,桃江经开区驻鹅公桥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王梦凯也表示,当前,桃江经开区仍是鹅公桥村的扶贫后盾单位,将会做好脱贫致富的巩固工作。
来源:红网
作者:刘慧婷 高超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