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帖文:向上吧!湖南①|为家乡传唱“半条被子”,他有一颗滚烫的初心
红网时刻记者 何颖 郴州汝城报道
汝城人胡永发微信中的老乡群这段时间格外热闹,大家都在推荐一首歌曲《沙洲行》。“是我们汝城当地人写的歌,很好听,现在是我的收藏曲目了。”
“我的眼泪都听出来了,厉害的是它歌词与制作都出自汝城当地词作家也是红网网友之手。”网友“便水河畔”在红网论坛推荐,“听这首歌不光能走肺,还能走心”。
6月12日,红网时刻记者走进汝城沙洲,和红网网友、词作者何君明一起,探寻《沙洲行》的创作密码,探索“半条被子”故事所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
汝城县往西50余公里,就是文明乡沙洲村。曾经贫瘠的瑶族村,如今已是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以前我们景区放的都是经典红歌。《沙洲行》上线之后,也开始在景区播放,来沙洲的游客都听过。”游客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我们汝城词作者写的歌,他的其他作品也都很不错”。
多少次来到这里,何君明总能汲取到初心的力量。
现状:日照沙洲景色新,粉墙黛瓦笑声频
“沙洲的民居很有特色,保存得非常好。”对沙洲,何君明很熟悉。“以前很穷,现在有了红色旅游,还有水果产业,老百姓的生活好多了。”沙洲村保存完好的“朱氏宗祠”对面是片片果林,“沙洲的黄金奈李很有名。”
“汝城四面环山,出行曾经是短板。现在从郴州来汝城,走高速也不过一个多小时。”行走在沙洲的林荫步道上,何君明说着他眼里的变化。“现在,汝城的交通好方便,去江西、厦门都很近。拿热水镇来说,来泡温泉的很多都是江西人。为什么?近。江西到热水,高速不用一个小时。汝城马上还能通高铁,你们下次来,说不定高铁就能从汝城下车了。”
说起家乡,何君明很傲娇。“大家知道汝城都是因为‘半条被子’的故事,但很多人不知道,这里还是文化名城,理学家周敦颐就是在汝城写就的《爱莲说》。”
果园宣传标语上写着“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感动:半条旧被传佳话,一颗红星忆故人
去过沙洲的人都会记住三句话。“半条被子,温暖中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还有一句“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道封锁线,进入汝城。红军的到来,如同一道光,带给人民新的希望。何君明的新作中,真挚地描述了这种希望。“你从山外走来,带来一朵云彩,头戴一颗红星,划破漫天阴霾。”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汝城人民养育了开国上将李涛、朱良才、宋裕和、朱青勋、何举成及邓毅刚等优秀儿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
“红色文化是红军留给汝城的珍贵遗产。”何君明觉得,他的成长也离不开红色文化地影响。“我是从小听着红色故事长大的。长征是播种机,它将红色文化的基因播撒在这片土地上,红色基因已经融入我们的骨肉、融入我们的血脉。”翻开何君明的作品集,他已为红色汝城写了很多作品。“新歌《你从山外走来》正在修改中,就是为红军长征而歌。”
青石板路还是当年的模样,但沙洲人的生活却彻底变了样。
曾经:艰难岁月何能忘,高尚情操最可亲
何君明是汝城县诗词协会副主席,还是汝城县君明建设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印象最深的,是创业的艰辛。”
“1991年下海创业,和老婆去广东进货。为了省钱,坐的是运猪的货车,我老婆吐了一路。10年后,考了项目经理资格证书,做建筑。”何君明觉得,成功的最大依靠就是创业时给自己定的铁律,“诚信”。“创业也像长征,是那股拼了命的精神让我不断奋斗,才有了现在的一切。我以‘可信’为品牌,也教育子女,将诚信进行到底。”
“感谢党,感谢好政策给了我机遇。”成功后,何君明想到了做点事来回馈家乡,回馈社会。“我的家乡庐阳镇益道村,有条小河环村而过,名字叫寿江。河道狭窄,几乎年年泛滥成灾。我出钱修了几座桥,河水再也没有泛滥过。”益道村现有老人活动中心,有热闹的集贸市场,这些改变,都离不开何君明的努力。
“君明是个好人”,益道村一位大姐聊了起来。“修桥修路,惜老怜贫,还资助了很多贫困的孩子上大学。以往大水年年涨到我家窗下,自从他修了桥之后,再也没发过水。村里的凉亭和公益设施都是他出的钱。”
不管下多大的雨,寿江水再也没有泛滥过。
初心:今日重走长征路,又见当年报国身
“大家都来我们汝城寻找初心,我也问自己,我的初心是什么。”何君明坦言“不忘党的恩情,感恩这个时代。”
“‘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在1934年,我一个汝城当地人,却和外面的人一样,是通过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才知道的。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想让更多的人能知道这个故事,能在精神上受到一次洗礼。”
“写诗是我的精神追求,我将在沙洲的感动写成一首排律,发表之后得到了很多的赞赏。但这还不够,于是,想到了歌曲。相较于诗歌,歌曲的传播范围会更加广泛,更容易让人接受。”何君明说这首《沙洲行》的谱曲、演唱、制作都非常专业。“就是想做一首经典,一首好歌,一首听见就能让人想到沙洲、想到‘半条被子’的歌。”
“徐解秀老人对共产党人的诠释和教育后人要跟共产党走的精神,就是老百姓对党最真挚的感情。”走进老人的家,那张矮窄的小床旁,油灯和蓑衣都是从前的模样。屋外,是村里人越来越漂亮的房子,是人们脸上越来越多的笑容。“我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我的一切都是共产党给的。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我现在的幸福生活。富了不能忘本,我会继续写好歌来歌唱汝城,歌唱红色文化,继续回馈社会。”何君明说。
来源:红网
作者:何颖
编辑:徐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