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衡南产业扶贫结硕果 “爱心”西瓜地里的致富经

来源:红网 作者:石珊 张奇平 邹高峰 编辑:谢羽 2019-07-08 17:11:46
时刻新闻
—分享—

??????????????.jpg

衡南县泉溪镇泉长村产业扶贫扶贫基地。

???????????????.jpg

泉长村产业扶贫基地瓜农正在采摘西瓜。

???????????.jpg

泉长村扶贫基地爱心西瓜。

红网时刻记者 石珊 通讯员 张奇平 邹高峰 衡阳报道

7月5日,骤雨之后的衡南县泉溪镇泉长村西瓜产业扶贫基地,瓜藤吐绿,空气怡人。该村村部后面山上“半草半荒”的景象已不复存在,50余亩红壤土上都种上了“爱心西瓜”,放眼望去,清新、绿色、生态,犹如夏日微风,扑面而来。

在西瓜基地务工的廖义华今年67岁,瘦削的脸上写满了沧桑,满头白发让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更大点。原本他有个幸福的家,2013年老婆突发脑溢血,至今瘫痪在床;唯一的儿子大学没毕业,得了精神病。“我在西瓜基地务工,主要是做些种植、杀虫、除草等工作,能赚到100元/天,既照顾了家庭,又增加了收入。”廖义华说:“我现在已做了40多个工,预计还能做20多天,今年在西瓜基地的工资可达7000余元,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这得感谢国家和政府的关怀,让我倍感温馨!”

要想脱贫好又快,还得政府搭帮带。泉溪镇扶贫工作站站长袁海波告诉记者,今年5月份,衡南县组织开展了一次产业扶贫“互观互学”活动,泉长村的西瓜基地和喇叭堰村的大雅柑基地,被誉为全县产业扶贫先行先试的“泉溪样板”,受到参观者一致好评。

泉长村共有贫困户43户98人,今年预脱贫9户17人,而这9户都是既无资金又无技术的深度贫困户。年初,经村委会充分讨论并牵头,利用村集体暂未投产的50余亩脐橙林套种西瓜,让一无资金二没技术的预脱贫户参与劳动和利益分配,引导贫困户激发内生动力,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因此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的产业脱贫新路子。

“种在田里的西瓜不甜,我们山上红壤土种出来的西瓜那是真正的甘甜爽口!”泉长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罗宏文特意切了两个刚从山上摘来的西瓜让大家品尝。据罗宏文介绍,他们的西瓜都贴上了“泉长村扶贫基地爱心西瓜”标签,价格比市场价约高出20%。因为村里种出来西瓜格外甘甜,加上又是扶贫献爱心,从而吸引了一大批爱心人士、机关单位、学校前来购买消费。

罗宏文告诉记者,西瓜是套种在尚未投产的脐橙林里,通过“造血扶贫”“借林育瓜”,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西瓜基地今年预计总收入约10万元,贫困户在西瓜地里务工按劳计60—100元/天,除去开支,今年的预脱贫户参与收益分配人均可达3000元以上。此外,村支两委还将根据产业收益情况,适当分配给其他困难的贫困户,避免返贫现象发生。

泉长村为了巩固脱贫成果,计划明年在脐橙林套种花生,同时,脐橙也将在明年开始投产,届时将把贫困户组织起来进行护理、销售,并按劳计酬和参与利益分配,最终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致富。目前,该镇8个村每个村都有西瓜、香瓜、脐橙、大雅柑等特色产业扶贫基地。

泉溪镇产业扶贫基地,只是衡南县产业扶贫“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一个缩影。

衡南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来,该县积极创新产业扶贫“互观互学”模式,推动“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全面铺开,带动了当地一大批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勤劳致富,开创了全县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新局面。

来源:红网

作者:石珊 张奇平 邹高峰

编辑:谢羽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7/08/569920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