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衡阳市检察院精准扶贫 铺就致富道路开出扶贫良方

来源:红网 作者:宋美君 编辑:谢羽 2019-07-09 09:05:22
时刻新闻
—分享—

DSC_6060_wps图片.JPG

衡阳市检察院检察长刘孙承走访慰问贫困户。

红网时刻记者 宋美君 衡阳报道

驱车行走于衡南县硫市镇新华村,公路像玉带般蜿蜒交织,透过车窗放眼望去,天空湛蓝,成片的稻田绿意盎然,层层叠叠的油茶山一垄接着一垄,光伏发电站在车外悄悄“溜走”,一幅田园风光映入眼帘,让人有一种皈依自然的冲动。

而2015年前的新华村有着截然不同的景象:稻田闲置,交通不便、杂树丛生、村部破旧……绝对是“贫困”的那一类。

2015年,衡阳市检察院成为新华村结对帮扶单位,开展精准扶贫,从此新华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当年的市级贫困村到2017年甩掉贫困帽,再到如今贫困户减贫至17户3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四年间,新华村这场脱贫攻坚战不轻松且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

近日,红网记者走进衡南县硫市镇新华村,回看走过的路,感受扶贫路上那份帮扶真情。

兴修致富路,全村旧貌换新颜

DSC_0979_wps??.JPG

新建的村部。

7月6日上午,微微细雨中,村民蒋受高正在家门口除草。见到记者的到来,蒋受高赶紧一边招呼大家坐下,一边抱出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切开让大家尝鲜。

今年50有余的蒋受高有两个儿子,由于小孩念书,加上村里交通不便,种出的东西卖不出去,2014年成为了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结对帮扶下,2017年成功脱贫。

“以前村里连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种出的农作物要挑着走上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去卖,日子看不到头。”提起当年的穷日子,蒋受高心有余悸。

“而如今,我们村里的路四通八达,到镇上坐车只有十来分钟,种的东西能及时换成收入。”蒋受高一脸幸福地告诉记者。

记者在蒋受高的家中看到他辛勤劳作下的成果:油菜籽被塑料袋打包装好在堂屋的一边堆成了小山,旁边摆放着数十个刚摘回的西瓜。这些“收获”将通过车子运送到镇上“变现”。

这一切的改变,在蒋受高看来归结于这条“四通八达”的路。

新华村位于衡南县硫市镇最西南端,由原新华村和四合村合并而成,全村共35组626户2763人。合并前,各村民小组互不贯通,出门靠走,“脚”成了唯一的交通工具。

“交通闭塞是贫困的根源,要想富,先修路。”2017年,衡阳市检察院检察长刘孙承调研新华村的扶贫工作时,看出问题的症结。随后,衡阳市检察院党组召开专题会议,从资金筹集、建设方案、项目协调保障等方面成立组织,分工定责,确保顺利打通新华村的发展之路。

????_20190708174536.jpg

如今的新华村村组贯通,公路到户,彻底改变了过去的交通现状。

在没有路基的情况下,要新修道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路途经群众土、田、旧房时,村民对修路的事更是“将信将疑”。“保证完成任务,下狠心帮老百姓修好‘致富路’。”时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邹中奇向市院党组立下军令状。

筹集项目资金、挨家挨户走访、轮番做思想工作……村民被工作队的诚心和行动打动了。为了勘查线路,邹中奇带领工作队步行不下100公里,走遍了新华村的每一个角落,规划出了一幅占用耕地最少、受益面最广的“蓝图”,并带领施工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就这样,连通村主干道3公里被完成硬化,新建沙石路3公里,打通机耕道1公里。还通过奖补激励组级路硬化2.5公里,申请指标路2公里。如今的新华村村组贯通,公路到户,彻底改变了过去的交通现状。

同时,衡阳市检察院根据新华村水利资源缺乏、电网设施陈旧、村服务平台破旧等硬件配套较落后问题,围绕“水、电、网、村部”制定专项解决方案,扎实推进,将一件件民生工程逐年落地,全村旧貌换新颜。

开准产业扶贫“良方”,斩断落后“穷根子”

DSC_1004_wps图片.JPG

贫困户给检察干警送锦旗。

新华村祖祖辈辈都以种粮为生,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分村民开始出村打工,村里变成了“空心村”,更别说支柱产业了。

“缺劳力、缺资金、缺技术、缺产业……怎么带领百姓走出一条致富新路?”2017年接手扶贫工作后,队长朱超波可谓“挖空心思”。

当得知“油茶产业扶贫”政策时,朱超波立即召开集村干部开会研究。可会议没有预期顺利,村干部纷纷说出自己的“顾虑”,有的担心村土质不适宜,有的担心没有劳动力,有的说见效慢,会议不欢而散。

????_20190708174546.jpg

层层叠叠的油茶一垄接着一垄。

为消除村干部的担忧,驻村工作队网上查资料,油茶林现场调研,同时请来油茶公司、县林业局的专家来村指导,勘察种植场地,最终得出结论:种植是可行的。村干部的所有顾虑被打消,同意发展油茶产业,采取“村委会+公司+贫困户”运营模式运营。

流转山地、审定油茶庄园方案、签订承建合同、选定开工日……油茶产业种植被轰轰烈烈干起来,2019年1月百亩油茶基地全部种植完毕。

油茶基地的种植为贫困户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蒋受高就是其中尝到甜头的一位。“日常的除草、施肥,我们可以拿到每天120元的工资。因为我会使用除草机,是‘技术工’,每天有200元的收入。”蒋受高对自己的工作很是满意。

说起脱贫产业,新华村还有另一个“宝贝”。2017年,通过帮扶单位衔接,新华村与衡南春光新能源公司合作,投资45万元开荒建设60KW光伏发电站,产生利益与深度贫困户绑定,并建立了光伏电站维护管理公益岗位,安排贫困户务工赚取收入。

微信图片_20190708165923.jpg

新华村与衡南春光新能源公司合作建设的60KW光伏发电站。

“扶贫产业不能只盯一两个,还得看长远,得想办法造出更多‘金饭碗’。”朱超波介绍,新华村还着眼农田,引进种田大户承包水稻种植,真正做到了“不荒一亩田,不荒一块地”。

“油茶基地丰产后预计年收入达40万元以上,光伏发电站年稳定增收达4万元以上……到那时,新华村的‘金饭碗’含金量会更高,群众的腰包会更鼓,小康生活离我们会更近!”朱超波说着,信心满满。

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四年的精准扶贫,村子,还是原来的村子,生活,已不是原来的生活。

来源:红网

作者:宋美君

编辑:谢羽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7/09/570007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