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企楷模|杨漾:用努力证明中国可以“智造”机器人

来源:红网 作者:姜心玥 邓硕 编辑:马丽红 2019-07-09 15:47:57
时刻新闻
—分享—

WechatIMG59_meitu_2.jpg

杨漾(右一)介绍公司智能产品及其应用领域、工业信息化技术等情况。

红网时刻记者 姜心玥 通讯员 邓硕 长沙报道

花了10年时间,他领衔的团队在铁路基础件制造自动化设备领域,打破长期被加拿大、美国等国技术垄断和封锁的局面,用努力证明了并不是只有外国人能做好机器人,中国也可以造出属于自己的“中国智造机器人”。

这位在大学毕业前夕的“离经叛道”者,就是湖南中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杨漾。如今,他继续带领着他的团队,充当着国内机器人行业“排头兵”,而他的初心,就是要用科学真正实现“中国智造”梦。

结缘:“一句话”改变人生航向

1979年出生的杨漾从小就是人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17岁时便以优异成绩考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英语专业。原本应该继续在这个专业上发展,但杨漾没有想到,一句话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也开启了他与智能制造的不解之缘。

临近毕业,一次偶然机会,他走进一场关于科技主题的演讲会。在台上嘉宾介绍到未来科技发展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年轻人最应该从事的行业就是机器人行业。”当时,杨漾仿佛被人点醒了一般,在演讲结束后脑海中还不断回想着这句话,杨漾说:“感觉有了前进的目标,找到了想要走的路!”

从科技英语到机器人开发,这个转变不可谓不大,甚至在外人看来还有点儿“离经叛道”。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才是“如鱼得水”。对于机器人一无所知?没关系,中科大优良的科研专业发展帮他打下坚实基础,研究生阶段,他全身心投入工业机器人制造行业学习。2006年博士后学习阶段结束,杨漾毫不犹豫选择去中国轻工集团从事工业机器人制造,开始他的机器人制作之路。现如今,浸润工业机器人开发领域多年的杨漾早已是一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并沿着当初“转变”的目标坚定前行着。

成就:“一条线”实现“中国智造机器人“

谈起自己在工业机器人开发上印象深刻的项目,杨漾提到了11年前与中国中车集团的合作。

“2008年铁道部提出明确要求,货车基础件制造必须由自动化设备来完成。当时中国没有生产这些高端铸件的装备,这项技术长期被加拿大、美国所垄断,国内只能通过大量购买国外生产零部件,或者引进价格不菲的4条非智能生产线,而我们运用机器人只需要1条生产线,成本更低。”杨漾说,“但铁路铸件生产环境多粉尘,原有的机器人的视觉无法识别,必须继续进行技术创新。”

为了打破技术封锁,公司主动派员工前往加拿大学习。一到机场,公司科研人员就迅速进入了状态,白天在现场与客户交流,晚上则在小酒店里奋战工作。大洋彼岸的杨漾也坚持和团队同步,每天连夜开会进行越洋沟通。不到半年时间,团队齐心协力研发出超声加十字激光视觉识别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独立自主生产。

该技术投入到生产线后,第一次在国内把工业机器人运用在轨道交通铸件行业领域,将铁路运输速度提高到每小时80公里。2010年,这条生产线还出口到俄罗斯、澳大利亚和美国,实现了国际铁路货车的“中国智造”。

杨漾告诉记者:“现在回过头想想,这个项目是最具意义的!虽然只是一条生产线,但我们用努力证明了机器人并不是只有外国人才能做得好,中国也可以造出属于自己的‘中国智造机器人’。”

“现如今,在2018年世界制造业大会上,由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系列品牌工业机器人‘长沙一号’机器人运用编钟奏响了一曲《茉莉花》,还弹了一首《歌唱中国》的钢琴曲。除此之外,它还被广泛应用于航天军工装备、机械领域、电力行业等。风云四号气象卫星的装配就是由‘长沙一号’完成的,从2016年开始运用到现在,从未出现过任何故障。”谈到这里,杨漾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团队:一群人,奋斗成中国机器人产业“排头兵”

2008年,因中央企业布局的需要,长泰机器人需要将公司从北京迁移到长沙,十八名共同奋斗近11年的核心研发成员义无反顾地跟随杨漾来到长沙。从闯荡北京到回长沙落叶归根,杨漾带领年轻的团队披荆斩棘,在当时国内尚属空白、国外封锁垄断的机器人行业,杨漾及其团队仅花了2年左右的时间,就将长泰机器人从0做到1亿产值。2017年,电影《战狼2》中陪同男主角吴京冲锋陷阵的国产BJ40越野车随着电影走红而名声大振,它的制造生产线正是由杨漾的团队精心打造完成。2018年,杨漾作为牵头单位负责人。承担国家科技部2018重点研发计划(原973、863项目合并专项)“面向铸造行业的机器人智能化生产线研制及在航天装备与发动机关键部件制造上的示范应用”项目,主持智能机器人系统研制相关工作,这也是近年来国家在铸造这一制造业基础领域唯一支持的机器人专项。

从锋芒初露到如今国内机器人产业“排头兵”,回想起一路走过来的艰辛历程,杨漾感慨万千。“当时一个兄弟的孩子才刚出生,因为热爱机器人事业,他放弃了留在北京工作的机会,来长沙重新开始事业,我去火车站接他的时候都被惊到了!感觉他就像逃难一样,拖家带口,抱着被褥,孩子背在身上,甚至还扛着家里的电视机。”杨漾所说的这位“兄弟”就是现在中南智能的总工程师黄钊雄,两人已共事近13年。

正是来自于团队陪伴带来的无穷动力,鼓舞着杨漾每次在科研中遇到困难,都不放弃、不退缩。这也才能在工业机器人开发领域取得45项发明专利、79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及7项软件著作权的卓著成绩!谈及为何一直留在机器人领域时,杨漾提到自己的初心,就是用科学去真正实现‘中国智造’梦。这条路不管有多长,只要在路上,光明就在不远的前方。

来源:红网

作者:姜心玥 邓硕

编辑:马丽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7/09/570118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