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7月17日讯(通讯员 贺上升 陈今文)“老书记,你连水都没喝一口,却费尽口舌为我们化解宅基地矛盾,我同意你的调解意见。”7月16日,隆回县金石桥镇黄金井村村民贺某清紧握住84岁的义务调解员、退休村支部书记贺方江的手感激地说。原来,贺某清建房为宅基地与邻居发生争执,正当双方唇枪舌剑吵得厉害时,贺方江和调解委员会成员及时赶到现场调解,最终双方心悦诚服。
金石桥镇地处娄邵怀三地市交界之地,全镇总人口72000多人,社情复杂,民间矛盾纠纷较多。部分群众法制观念淡薄、思想落后,有些村民为一棵树、一尺土,一只猫狗等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矛盾。为化解这些小矛盾纠纷,解开邻里“疙瘩”,今年该镇在31个村(居)委会和企业单位,建立完善人民调解组织机构,调委员成员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服务工作者、村组干部、党员、退休干部教师等人组成。他们活跃在基层一线,义务化解矛盾纠纷。虽说“调解员”连个芝麻官儿都算不上,可是村里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疙瘩事”“ 麻纱事”少不了他们在场。这些调解员群众威望高、影响力大、具有丰富经验和协调处置能力。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他们苦口婆心、法律与情理交融的调解现场。他们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产业基地,不拘一格,就地调解。
为实现矛盾纠纷早排查、早调处、早化解,该镇坚持预防为主,狠抓源头治理,建立层层调和机制,打造了一支200多人的“专业化、社会化”的人民调解队伍,镇调委会配备8名专职调解员,并成立了道德评议委员会,每个村(居)、企业单位调委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5至8人志愿者担任调解员。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规范化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基层调解员积极排查社会矛盾,化解邻里纠纷,广泛走访群众,收集社情民意,传播法律知识,发放禁毒禁赌等各类法制宣传资料8000多份。今年1至6月,该镇各级调解组织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5起,无一起矛盾纠纷上交上访,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基层“和事佬”筑牢了农村法制的第一道防线。
来源:红网
作者:贺上升 陈今文
编辑:陈纲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