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沅陵县扎坪村:希望播种在高山上

来源:红网 作者:瞿云 编辑:康晓乔 2019-07-25 10:04:11
时刻新闻
—分享—

111.jpg

扎坪村的辣椒产业(部分)。

222.jpg

村民采摘辣椒。

333.jpg

后盾单位帮助村里夜卖辣椒。

红网时刻7月25日讯(沅陵站记者 瞿云)你或许走过武陵山深处的九道拐,却不一定领略过湖南省沅陵县二酉苗族乡扎坪村的“十八弯”。7月22日,记者过二酉桥,经两岔溪,盘山而上,向坐落在海拔500米的扎坪村进发。一路上,绿油油的辣椒点缀在陡坡山脊,偶遇苗民愉快采摘。

脚下4.5米的水泥路直达各村组,短短10余公里,造价数百万,开山凿崖,工程异常难。“这一切是为了高山上的苗族乡亲!”后盾单位、沅陵县医保局驻村工作队队长向刚指向群山峻岭间星星点点稀疏的村落,话语掷地有声。

路在何方?

村里的穷,远近闻名。全村5个组,211户、752人,其中贫困户59户、210人,2018年之前的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全村没有几块像样的耕田熟地,除了山连山,还是川对川,水、电、路、讯更是扎坪人曾经的“痛点”。

没通公路前,村组隔山对望,直线距离一两公里,肩挑背背,一来回折腾大半天;之前的电路脆弱,经不起大风大雨,遇雨雪冰冻,山上灯火忽明忽暗;饮水工程完善之前,取泉水要到谷底,打井水异常浑浊,一盆水轮番使用;之前最揪心的是通讯,手机接不通正常来电,接通了又听不清对方语音,在外的扎坪儿女再思乡心切,也只能在逢年过节时与亲人来个痛快畅谈。

民风的刁,远近有名。“遇过拦车,踩过钉子,碰过一鼻子灰。”不仅向刚有此经历,去年6月上任的村支部书记宋太银也有相似“遭遇”。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召开大会,有人不来,来了拍桌子、讲混话;宋太银搞产业带动村民脱贫,有村民放风要告他的状……说起曾经受过的委屈,俩书记鼻子发酸。

“再受委屈,他们也是我的亲人。”土生土长的宋太银辗转难眠后,又撸起袖子干!“村民不理解,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实实在在的希望。”向刚和队员张皓、冯娟拾起差点撕掉的规划方案,再次认真挂图作战。

民心的纯,远近扬名。苗家儿女的纯朴,似一潭春水,默默滋润着扎坪的山头沟壑。向刚说,第一次走家串户,有的村民看到城里干部敬而远之。于是,他们换上布鞋,坐上矮板凳,喝起大缸茶,抽袋大旱烟,拉的是家常,讲的是贴心话,干群距离近了。

村民的黄桃熟了,枇杷红了,李子脆了,有人送来慰问工作队,向刚倍价酬谢;村民办喜事,或遇升学入宅,工作队派人上门道贺;村民遭遇天灾人祸,工作队及时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干群距离更近了。

路在脚下!

“真正打开局面的是去年8月份那场‘清理低保会’。”宋太银至今想起,都满生感动。当时全村有48人享受低保,按上级政策,不合格的必须清退。工作队和村里通过前期详细摸底,充分酝酿后,召开全村大会。向刚、宋太银现场表态承诺:全程公开公平公正。会议氛围异常激烈,村民逐条学习政策,对照标准认真投票,当场清退41人,留下7人,并且之后没有任何上门状告之类的情况发生。

群众信服,给予两位书记莫大鼓励。他们击掌盟誓,不拿下贫困山头誓不休。

“戎装虽脱,兵心依旧。”向刚、宋太银曾在同一基地服役,先后退伍回乡,因扶贫相识、相知,两位曾经的戎装人酝酿着干一些让扎坪儿女看得见摸得着的事。

高山条件有弊也有利。扎坪村的“利”,就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阳光日照非常充分,大山气候干净无污。种植辣椒!经过多次实地调研,会商协议,方案敲定,并确定了面积、区域、人员等。

说干就干。工作队、村支两委干部跑到长沙蔬搏种业公司学习种植辣椒技术,并请求公司派专员全程跟踪服务指导,得到公司支持;他们又跑到永顺松柏镇辣椒蔬菜基地学技术,联系苗子,一路顺畅。

苗子联系好了,技术指导来了,他们发动村民重拾荒置的土地,翻地挖垄,栽种辣椒。并迅速成立“态银种养专业合作社”,通过上门做工作,发动村民先后入社(贫困户全覆盖),并保底一块钱一斤,让老百姓开手脚栽种。

“钱”景可观,一些原本持反对态度或观望状态的群众加入栽种行列。工作队和村干部双手欢迎。平静的山村火热起来,老少妇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忙碌在扎坪村7.97平方公里的山地间。短短月余,全村100余亩辣椒基地应运而生,给这个深度贫困村带来新的希望。

“目前最低售价2元1斤,前两批售价达到了每斤2.5元。”扎坪村的辣椒集辣、脆、爽口于一体,一经走出大山售往县城,就得到各市场、商贾及市民的青睐。

向刚介绍,前4批次采摘近千斤,县医保局主要领导、普通干部、驻村工作队全员出动,协助扎坪村在荷花市场等多处夜卖,并得到县青年创业协会支持进行义卖,以及全县各大医院、超市、药店购销,目前产品没有任何滞销。

100多亩辣椒产业,盘活了扎坪村的经济收入,推动了村民发家致富。十五岭组村民陈昌富以前主要养猪,今年他种植了10亩辣椒,自个栽种、采摘,技术培育、对外销售村里包干,他家收入今年更加可观。

74岁的宋开忠是扎坪村老党员,家里3口人,既享受农合、特惠保等政策,由政府出资进行了危房改造,他入社后,自家又栽种了几亩辣椒,得到了一笔可观的产业收入,他和老伴喜上眉梢。

路在延长!

扎坪村合作社负责人给记者算过这么一笔账:辣椒产业100亩,亩预产3000斤,合作社一斤2角钱,仅此一项村集体收入保底60000元。他还介绍,所有有栽种土地的贫困户,每户发100元补助,210个贫困人口全覆盖;没有土地的每户每年补助100元。

“扎坪村造血式扶贫产业刚见成效,任重而道远。”宋太银谦逊地说,功劳全是后盾单位和工作队,以及全村村民,自个只是吼几嗓子、做个样子,自家种植的十亩辣椒长势好、收益良,就是想用无声的行动带动乡亲们参与脱贫致富。

他还说,必须承认的是高山地区自然条件差,可利用资源少,辣椒产业不应是唯一产业,要积极对接市场,看市场需要什么,就种植什么,培育什么,输出什么。

他介绍,官池坪组村民向应树养黑猪,规模达到了500多头;胡马池组村民杜燕明养土鸡3000多尾,等等。他们将以全村8家养殖大户为龙头,带动、辐射全村种养产业,形成整合拳头,使全村产业呈多元化遍地开花。

如今的扎坪村水、电、路、讯问题全部得到了有效解决,高山扎坪不再与世隔绝,而成了真正的产业基地、康养胜地、风水宝地。

谈及当前村风村貌,向刚感到,全村有一股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不再是散沙一盘。然而,他又考虑的是,如今产业做起来了,但是扩大种植规模后在用工方面有困难,村里的青壮劳力供应不足。他设想,年底老乡回家,工作队和村里将举办座谈会,争取外出务工人员留下,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

记者采访中,向刚透露,几个邻村有参与辣椒种植的想法,向刚和村干部欣然应允,他们感到: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沅陵县决胜脱贫、振兴乡村的征程中,不仅要户帮户、亲帮亲,也要组帮组、村帮村,这是一场全县皆兵的必胜战斗。

来源:红网

作者:瞿云

编辑:康晓乔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7/25/573823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