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湖南一大批驻村干部心系百姓,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用绣花功夫抓脱贫攻坚。红网时刻7月21日起开设“驻村干部的初心”专栏,聚焦优秀驻村工作队、优秀驻村干部,展现他们在新时代的新担当、新作为。
省库区移民事务中心驻白龙村工作队走访中。
红网时刻记者 张金东 新化报道
山路崎岖,产业基础薄弱,资源困乏,人均耕地稀少……地处雪峰山余脉的新化县白龙村,有着青山绿水,却长期遭受贫困的折磨。几代人头上戴着贫困的大帽子,想甩也甩不掉。
改变发生在扶贫工作队的入驻。2018年,接过扶贫的接力棒,省库区移民事务中心白龙村工作队正式进驻。
一年多过去,花开了又谢,人走了又来。白龙村在接续的努力中逐渐变了模样,焕发出新生机。
筑台垒基 上门走访摸清家底
白龙村距离镇政府驻地1.5公里,由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共有9村民小组,755户2947人,是个典型的贫困村,人多田少,产业基础薄弱,增收渠道有限。
“2018年脱贫39户163人,未脱贫28户91人。2019年计划脱贫26户87人。”对白龙村的脱贫攻坚进度,省库区移民事务中心驻白龙村工作队队长尚杰了然于胸,各种数据信手拈来。
信手拈来的背后,是工作队做细做好群众基础工作的真实写照。
驻村工作队队长尚杰(右一)调研产业发展状况。
工作队进驻以来,先后走访群众3轮次,贫困户7轮次以上,累计座谈1000多人次,精准完成了贫困户的动态调整。仅2019年上半年,驻村工作队进行了3轮贫困户走访,尤其是针对今年脱贫的26户87人,挨个登门,面对面交流,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之策。
在“大走访、大宣传、大排查、大化解、大整改”中,为了让贫困户记住结对帮扶人等信息,尚杰想出了一个“土办法”:在送给每个贫困户的水桶上印上了帮扶人的姓名,电话号码等信息,群众有需求,可以随时电话呼叫,密切了干群关系,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摸清了贫穷底数,了解到致贫的症结所在,为接下来推进精准扶贫奠定了良好基础。
补齐短板 修路开渠基础先行
村子能不能彻底脱贫,群众能不能永久致富,产业发展是关键。
工作队在开展工作过程中,首先遇到了一个难题——白龙村由两个村合并而来,多多少少存在矛盾,有限的资金,先发展产业还是先完善基础设施?项目投在哪个片区?
驻村工作队的做法是,资金先行投向老百姓都能受益、急需解决且能够看得见的项目上来。2018年全年累计落实资金近49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98.5万元,产业开发60万元,人居环境15万元,安全饮水6.5万元,学校维修10万元。受制于吉白公路维修封路,材料难以运输,致使工期有所延长,目前,基础设施工程已完成大部分。
百姓在扶贫中得到了实惠,享受到了红利,满意度随之提高,工作队、村支两委的支持率也就上来了,其他工作迎刃而解。
在尊重村民意愿和村能人已有产业的基础上,经村支两委研究,今年计划投入200万元左右发展油茶、龙虾、养猪、黄桃、养鸡等产业,按照全县对产业发展的要求,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三者利益进行连接,确保白龙村有稳定的集体经济。
凝心聚力 组织建设强基固本
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散,难成事。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冲刺阶段,愈加需要一支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做保障。
集众智、汇众力,借外脑。尚杰组织村两委赴上梅镇红星村、油溪桥村等建设较好的村,参观学习其村容村貌治理及村建设先进经验,赴湘潭生态养殖猪场进行学习考察。通过考察学习,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学到了经验,同时也给村支两委树立了目标,也为他们增添了信心。
白龙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改观。
村里有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村容村貌、民风民俗也得以实现蜕变。
白龙村制定了村规民约,积极推行清洁庭院、清洁村庄,共建美丽白龙村。组织专人清扫村组道路,垃圾集中焚、埋;鼓励村民打扫庭前屋后卫生,鸡鸭必须圈养,并进行统一设计、统一施工。
此外,成立环境卫生检查组,每年评比两次,评比优秀的给与相应的奖励,不合格的通报批评,并在享受村级待遇方面给与限制。
如今的白龙村,村级产业发展初具规模,道路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百姓的日子也一步步红火起来,脱贫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来源:红网
作者:张金东
编辑:肖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